从无症状到有症状,AD患者的生理病理有哪些变化?

从无症状到有症状,AD患者的生理病理有哪些变化?


本报讯 2月22日 , 宣武医院教授贾建平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在中国人群中长达20年的研究 , 首次揭示了阿尔茨海默?。 ˋD)无症状期到有症状期脑脊液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 , 详尽地阐明了AD发病出现生理病理变化最早的关键节点 , 为靶向Aβ等相关病理蛋白的抗AD新药提供了时间窗指导 , 也为AD超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据悉 ,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反映AD诊断前生物标志物变化的纵向队列研究 , 也是中国AD领域首次在NEJM发表研究型论著 , 彰显了中国在世界AD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
AD通常分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 ‵AD)和散发性阿尔茨海默?。 ⊿AD) 。 FAD占AD总人数的5% , 通常发病年龄较早 。 SAD约占95% , 发病年龄较晚 , 通常在65岁以后 。
“AD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在诊断为AD前有一段漫长的无症状期 , 是阻止AD发生或逆转病程的黄金窗口期 , 这一阶段的识别依赖于生物标志物 。 ”贾建平表示 , 目前 , 大部分关于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在FAD中进行 。 但有研究表明SAD中的Aβ与FAD有所不同 , 提示SAD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不同的轨迹 。 因此FAD研究得到的标志物预测模型可能并不适用于更大规模的SAD人群 , 会对早期诊断、精准防控、药物开发造成一定的影响 。
同时 , 与有明确遗传证据的FAD相比 , SAD的发病时间和发病人群更加难以预测 , 其生物标志物变化研究需要更大规模队列和更长随访时间 。 这使实现SAD的精准防控更具挑战性 。
为此 , 研究团队选取认知正常的参与者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SAD生物标志物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从基线(2000年)开始 , 3万余名参与者每隔2~3年进行一次脑脊液检查、认知评估和脑影像检查 , 直至被诊断为AD、死亡、失访、退出或直至研究终点 。 最终在纳入的648名发展为AD的参与者与匹配的648名持续认知正常的参与者之间 , 比较了AD相关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变化的时间轨迹 。
【从无症状到有症状,AD患者的生理病理有哪些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 AD组与认知正常组的生物标志物出现差异的先后顺序和时间点分别为Aβ(诊断前18年)、Aβ 42/40(诊断前14年)、p-tau 181(诊断前11年)、t-tau(诊断前10年)、NfL(诊断前9年)、海马萎缩(诊断前8年)、认知减退(诊断前6年) 。
该研究还发现随着认知功能衰退 , AD患者脑脊液中Aβ42和Aβ42/40的变化率最初明显加快 , 大约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数为25和逻辑记忆分数为11时达到峰值 。 随后 , 尽管认知得分进一步下降 , 但变化的速度逐渐放缓 , 揭示了认知水平和外周标志物之间的变化规律 。
研究人员表示 , 这是我国首次针对中老年人开展的大样本、长周期、重复脑脊液测量和脑影像学检查的纵向队列研究 , 并在随访过程中对参与者的认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 这项研究涵盖了AD发展的整个过程 , 并提供了来自真实世界观察的结果 , 阐明了生物标志物的时间演变规律 , 改变了将FAD外周标志物出现时间沿用于SAD诊断的现状 , 为抗AD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 。
(张思玮 阚宇轩)
《医学科学报》 (2024-02-23 第6版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