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快报|利用富硒优势,塘口镇的撂荒地已种上了各种农作物,成片的油菜花长势非常好...■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二 )


本文转自:新快报|利用富硒优势,塘口镇的撂荒地已种上了各种农作物,成片的油菜花长势非常好...■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文章图片
■高田村整合了80亩土地 , 建起玉米冬种基地 , 种上了玉米的新品种和良种番薯 。
规划引领创新工作队放手“搏一搏”
在塘口镇 , 大到长期规划 , 小到具体产业的发展 , 都力求因地制宜、科学引导 。
“产业发展要考虑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等众多因素 , 科学发展很重要 , 比如盲目在塘口的山区种植荔枝 , 基本上就没得收成 。 ”塘口镇农业农村办主任许兆伟表示 , 在哪个地方、哪个季节适合种养哪个品种 , 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 都要由专家来指导 ,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农业产业 。
目前 , 塘口镇的传统产业有富硒大米、番薯、黄皮、毛豆等产品 。 富硒是塘口镇的一个资源优势 , 位于富硒带的周南村已改造510亩撂荒地 , 引入企业 , 种植富硒蔬果 , 正在做强品牌 。 新快报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撂荒地已种上了各种农作物 , 成片的油菜花长势喜人 , 既能产生经济效益 , 也可以吸引游客欣赏 。
在塘口有些村 , 村民会种玉米、黄皮等作物 , 但只是几株几株地种 , 形成不了产业规模和市场效应 。 工作队充分调研后 , 决定尝试性地“搏一搏” 。
其中“一搏”是在牛南村高田自然村 , 帮扶单位中国电研自筹资金50万元 , 在高田自然村整合了约80亩土地建立玉米冬种基地 , 种上了新品种玉米和部分良种番薯 。 新快报采访人员近日在现场看到 , 一排排的玉米已经有二三十厘米高 。
80亩的玉米基地中 , 部分是种植水稻后的闲置土地 , 这种轮种模式的探索得到了镇村和村民的大力支持 。 “为了支持这次尝试 , 当地农户免费提供土地 , 帮扶单位邀请当地农户在这里就业 , 收成后村民可以自行耕种 。 这是一次产业示范 , 如果打造得好 , 对积累种植、管理、销售经验 , 壮大村集体收入 , 推广作物轮种都有很大意义 。 ”牛南村村支书陈仲机说 。
另“一搏”在平西村的彭垌村 。 彭垌黄皮在阳江家喻户晓 , 目前全村种植了200多亩 。 工作队调研发现 , 彭垌黄皮虽然全身是宝 , 但品种不够优化 , 而且种植分散 , 形成不了规模和市场效应 。 孙令书介绍 , 工作队决定通过整合土地 , 引入科研单位改良品种 , 同时成立合作社 , 再扩大种植面积 , 并探索产品深加工和包装 , “要把产业的规模、品质提上去 , 擦亮‘彭垌黄皮’的品牌 , 实实在在增加农户的收入” 。
本文转自:新快报|利用富硒优势,塘口镇的撂荒地已种上了各种农作物,成片的油菜花长势非常好...■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文章图片
■塘口镇的网红桥 。
盘活历史资源建设“产学游”农旅体验区
在塘口镇圩 , 民房旁总有绿油油的蔬菜 , 让人眼前一亮 。 这是塘口镇政府免费帮街坊清理、开拓的“四小园” , 蔬菜是街坊们自己根据需要种植的 , 既美化了环境 , 又满足了自种自吃的生活需求 。
新快报采访人员获悉 , 塘口镇不断织密织牢1张“宣传网” , 配齐配强环卫保洁、镇区整治、监督检查、防控防治、志愿服务等5支队伍 , 压实14个网格区责任 , 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 ,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 已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 , 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居环境的改善 , 加上塘口镇拥有马山村的阳江县政府成立旧址、横山的泰安堡、同由村的竹松书室以及桐油山浸仔湾、茅垌水库等知名景点 , 为下一步的文旅、农旅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值得一提的是 , 根据规划 , 塘口将创新农旅发展思路 , 盘活红色与历史资源 , 在两山(马山村、横山村)地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 , 设立产学游于一体的农旅结合综合体验区 , 主导功能包括红色研学、文创旅游、文旅服务、三农服务、特色农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