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承奎|这位110岁长寿老人告诉你:晚饭吃多少,决定你生什么病、活多久
老话儿常说“人食五谷孰能无病?人食烟火怎能无痛?”通俗点说,就是人活着,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据《楚天快报》报道,陈国清老人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110多岁的陈国清老人依然声音洪亮,一辈子没大病,没住过院,没慢性病,黑头发比儿子还多!那么,陈国清老人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养生方法呢?
文章插图
▲ 110岁陈国清老人110岁老人长寿竟靠“饿”由于解放前生活困苦,陈国清老人多年来养成了特殊的生活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一般早上8~9点吃早饭,中午2~3点吃第二顿饭,晚上不吃。如果晚上实在饿,也只吃一点饼干。其实“每天2顿饭”的做法从古就有。我们的古人只吃两顿饭,不吃晚饭。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13点,过了下午2点就不能再吃饭了。虽然有“过午不食”的说法,但并不是让大家真的不吃晚饭,而是提倡晚饭要少吃一点,吃个半饱、七分饱足矣。晚上吃得太撑,确实对健康不利。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是绝对有科学依据的。1、知名中医、任之堂创办人 余浩:四高都是吃出来的,人体晚上消化机能最差,阳气都收敛潜藏起来,吃的营养越丰富,越转化不了,要是您本人或者亲人朋友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每每到医院检查,都会听主治医生继续絮叨吧:“平时要吃清淡点啊”;“怎么和你说了还不忌点口”;“你呀,都是吃出来的”。医生说的没错,其实,得了这些病多是因为未完全消化或转化的物质。
文章插图
为什么现代人身体消化转化不了?一是吃的多了,二是脾胃功能弱了。脾胃功能的下降,则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大饱伤脾。就是这个道理。余浩医生说到:曾有个糖尿病患者,当谈起饮食对于她疾病的影响的时候,她很肯定地说:我已经很注意了,早餐中餐都吃得很少,就晚餐吃饱一些。但她想错了,也吃错了。一日三餐中,晚餐要吃得最少,才是养生之道。人体晚上消化机能最差,阳气都收敛潜藏起来,吃得营养越丰富,越转化不了,剩下的就是垃圾,反而容易导致疾病。患者仍然担心地说,我身体虚,晚餐那顿一定要吃饱,马无夜草不肥。如果我晚上不吃饱,半夜都会饿醒。其实哪会呢?记住:我们的肠胃怕堵,不怕饿。半饥半饱,人身体轻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劳没劲。营养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处最妙。就好比耕田种地一样,肥料要淡淡的,稍微过浓一点,反而会把植物的根给烧掉。所以古人说“过犹不及”。我们吃饭,要宁留三分饥,也不十成饱啊!后来,在我的建议下,上面的那位糖尿病患者把晚餐减成半饱,结果最大的受益就是以前老容易心慌,把饭量减半后,心就不慌了。2、知名中医、心身医学硕士 李辛:
文章插图
“四高”疾病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现在在心脑血管、内分泌专科见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烹饪中注入“清、薄、淡、少”的特质,对健康更有益。年轻人大部分朝九晚五,搏于工作,疲于奔命,早餐中餐,草草了事,只有晚上下班了,才有时间把晚餐搞得丰富点。有时候晚上应酬也多,不醉不归,不饱不回,有些人还有常年吃夜宵的习惯。年轻人的心功能和胃肠功能都要比老年人好一些,所以对一时的饱食没什么感觉,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时间一久,脾胃一伤,什么毛病都找上门了。仔细找原因,跟现代饮食文化误区分不开。在此特别推荐李辛老师对食物的观点,供大家参考。食物可以用厚、薄、清、浊几种特质来划分:清、薄——大多数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简单不油腻的烹调方法等;厚、浊——大部分肉食、煎炸烤熏、味道重、复杂的烹调方法等。
- 暖心|为66岁阿姨拔完第11颗牙 这位医生收到暖心留言条
- 密码|不洗澡竟成为长寿密码?伊朗这位吃腐肉抽牛粪的老叟,已经87岁了
- 医生|癌症手术后,医生为什么都会建议患者做化疗?这位医生说了实话
- 本文转自:大河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李惠子“换一种方式竞赛|这位冬奥冠军曾是癌症患者,战胜病魔后重返赛场!医生:这种癌半数以上可
- 这位奥运冠军,也是抗癌斗士!
- 本文转自:上游新闻出生于1912年2月21日的百岁老人唐大爷|110岁老人做髋关节手术,三天后就出院
- 手动点赞!这位院士一个决定,让救命药一盒仅售290元
- 98岁坚持查房,这位院士拒绝申请专利,让救命药仅售290元还纳入了医保
- 院士|98岁坚持查房,这位院士拒绝申请专利,让救命药仅售290元还纳入了医保
-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朕虎年即将到来|满满的仪式感!这位壹粉家的年夜饭忒有卖相了,好吃好看还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