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忙碌了一天,大家都准备下班。
突然,实习生小张找到我小声说:能不能请教一个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能力普遍在下降,难得有上进心的学生。因此,欣然答应。
文章插图
坐下后,她支支吾吾地说:下午麻醉的时候,不小心把空气推进去了。
听到此言,我也不由紧张起来:要知道,一旦发生气栓,很有可能会直接危及生命。
我忙问:多少毫升?
她用手比划一下,就这么多?
到底有多少?几毫升?
大概不到一毫升。
听到不到一毫升,我稍稍安心了。
文章插图
但也不放心地问:什么样的患者?成人还是小孩?有没有心肺疾患?
听到我的一连串问题,她更紧张了。一下子变得坐立不安,说话也哆哆嗦嗦起来。
成年人,没有明显的基础疾病,是外周血管,她赶紧说道。
听到她说到这些信息,我才真正放心。
我安慰她道:放心吧,一般不会有事的。
听到我这么说,她几乎要流泪地说:什么叫“一般没事”啊?
【 地说|打针的时候,不小心把空气推进去了,会不会有问题?】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医生的职业已经彻底影响到了我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习惯。
平时说话,从来不把事情说得那么绝对。比如,人家问我:小孩感冒了,吃点感冒药没事吧?我会很谨慎地说,一般没事的。
虽然听者可能不十分满意我的回答,但这确实是实事求是地回答。想想感冒药说明书上的各种禁忌症、不良反应,那可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那可是临床试验或者大量临床经验所得。
文章插图
就像我们麻醉医生,每天都在与生命打交道,我们一般都不会说“没事”二字。虽然我们也想用这样的词汇让患者安心,但那是不科学的。科学地说,任何的医疗过程都有风险。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不让风险出现。
但此时我意识到,她是一个刚刚进入医疗行业的新兵,我不能吓着她。罕见的是,我安慰她:没事的。
听到我这么说,她立刻问:真的吗?
她这么较真,我立刻发觉自己说“没事的”有点绝对了。但是,也不能收回来了。于是,我给她讲了一下空气意外注入的问题。
文章插图
我和她讲:少量的空气,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沿着静脉推进入的空气,回流到心脏的时候就被打碎了。细小的气泡,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掉。前提是,一定是少量。
听到我说“少量”,她忙问:多少是少量?
这么一问,还是有点把我难住了。毕竟,这个事儿,谁也不敢拿人体做实验。动物实验的结果,也很难拿来直接用。况且,人的体重以及心肺功能都可能直接影响结果。
但是,我从记忆中的一些惨痛事件报道中搜寻到了一些数据。我和她说:有报道说10毫升,有报道说5毫升。但是,我认为也得把推注速度考虑进去。推得快慢,一定会影响结果。
听到这些,她频频点头。
文章插图
最后,我告诫她:下次推药的时候,一定要特别谨慎。咱们麻醉科的药,基本上个个都是生命相关。这次,虽然没有发生问题,但恰好气泡没打碎呢?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我还教她正确使用注射器:很多同事都不会注意持注射器的手势。如果抓持注射器正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注入。
- 疫情|国家卫健委:苏州疫情由新的境外输入来源引发
- 心脏|男人健康滑坡的征兆,你中了几个?
- |有人说女性私密紧缩效果是永久的,有人说不是,为什么?
- |中医从舌苔判断人的身体健康
- 脑出血的预警信号
- 面瘫患者不可无视的耳后剧痛
- 脑出血是如何护理的
-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吗?
- 美味芒果诱惑挡不住 吃芒果的5大注意事项
- 鹅肝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