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信得过的管水员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村民信得过的管水员
文章图片
黄观水在维修近日被霜冻坏的自来水管和供水接头
●张明华文/图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 黄观水这位七十有余的老人、山乡村庄的管水员 , 为了让村民每天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 几十年来爱水如命 。 他倾情护着密密麻麻的水管 , 尽力当好一名村民信得过的“管水员” , 这一当就是35个年头 。
早在20世纪80年代 , 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余坊自然村自来水管道都是用毛竹管对接起来的 , 就连进家入户的也是竹管 。 衔接处是用棕毛旋塞的 , 没有固定的水源 , 四处凑接的水 , 供水断断续续 , 村民生活用水不正常 。 那时候村里已经有近百户人家 , 800多号人 , 大家每天都因用水而愁 , 挑着木桶四处担水 。 1988年 , 35岁的黄观水毛遂自荐来管水 , 村民们为他捏了一把汗 , 担心其管不好 。 之前 , 村里也有几个人站出来要管水 , 不是撂了担子 , 就是“半途弃甲” 。 谁爱管 , 谁会管 , 谁会专心致志管好水 , 成了大家的一块“心病” 。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 , 黄观水立下了“家家都能用上水 , 每个人口一年只收一元钱”的“军令状” , 并与村里签订了协议 。 就这样 , 黄观水“走马上任” 。
当年35岁的黄观水年轻气盛 , 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村民 。 他第一步寻找符合安全供水的水源地 。 大集体年代上山做木头时 , 曾发现与南口孙坊交界处的东坑有一股清澈的山泉 , 水量比较大 , 沿途偏僻遥远 , 离村有8公里 。 他与村干部上山提取一份水样去送检 , 经过检测 , 山泉水符合安全用水标准 。 但要把水从8公里的东坑岭引来 , 需一笔不小的开支 。 村里没有过多的钱 , 这个项目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 村民们自发地响应 , 按户分派开挖管沟的任务 , 每一户按150米到200米摊派 。 很快村民们积极扛着工具开挖自己的管沟任务 , 不到一个星期 , 8000多米长的管沟全部挖好 , 大家还义务帮忙铺设管道和填埋 。 水源的问题解决了 , 还要建3口300多立方米的过滤池、蓄水池和闸门 。 他自筹了部分资金 , 还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 , 终于完成了全新的自来水供应设施 。 一个月后 , 余坊自然村村民真正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
但好景不长 , 随着人口增多 , 加上外乡人的不断迁入居住 , 原有的东坑岭水源地的供水量已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 黄观水的管水压力加大了 。 他又寻找水源地 , 把符合用水标准的“南门坑”“反窠”等山泉引入主管 , 筹措资金建起两处围池 , 让充足水源流进村民家里 。
2019年6月 , 将乐出现了连续多日的大暴雨 , 从东坑岭引出的主管被山洪冲出地面 , 断裂100多米 。 当晚 , 接到村民发来的断水警情后 , 他和妻子 , 打着手电 , 沿着管路去寻找 , 看到眼前惨烈的情形后 , 连夜动员家人凌晨集中赶往 , 对现场进行紧急开挖 , 重新铺设管道 。 亲人们齐心协力 , 一个上午就把被山洪冲毁的管道铺设好 。
时间长了 , 他养成了一个巡管的习惯 , 每天都要沿着管路去检查一次 。 冬天遇到霜冻时 , 水管会出现爆裂 , 一些入户管道和水龙头同样会发生爆管 , 他和妻子会逐户去查看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黄观水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 , 除了管好自来水外 , 没有别的什么“爱好” , 但他的人生经历却很丰富 。
村民信得过的管水员】如今 , 黄观水76岁了 , 家人劝他该休息了 , 不要那么累了 , 可他还是那么坚定和执着 。 他说 , 自己管了几十年的自来水 , 哪段管是新的 , 哪段容易出故障 , 心里面有底 。 他想把这份爱心事业交给下一代 , 传好接力棒 , 这样才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