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不久前 , 《十三邀》节目中许知远对话黄灯 , 聚焦中国“二本学生”的探讨引起许多人关注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作为一档知识分子对谈节目 , 80后北大毕业生许知远的“精英身份”这次显然没有派上太大用场 。 这期节目可能是有史以来 , 许老师发表言论最少的一期 , 对谈最少的一期 , 以及是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喝糖水)结尾的一期 。 颇具玩味的还有一幕 , 许知远被邀请在黄灯老师的导师课上发言 , 面对围坐一圈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 , 主页君能感受到他些微的不自在和“无话可说”(对比“许知远对话刘擎”)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许知远的这种“失语”境地 , 外滩君将其看作整个中国对“二本(及专科)”学生及其命运遭际“失语”的缩影 。 尽管节目在一开始引用了一组大数据来强调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二本学生”:2020年 , 高考人数约为1071万人 , “一本”院校共录取约195万人 , “二本”和专科类院校共录取771万人 。 尽管节目还采访了不少黄灯的“二本”学生(还有现在的专科学生) , 镜头闪现了他们的出租屋、他们的聚会、他们的导师课 。 但这更像是一种远距离的样本式观察 。 最触动主页君内心的描述 , 还是出现在黄灯老师的书中(《我的二本学生》):“那时候 , 我整天看镜子 , 看自己还是不是个人”“我一路走过来 , 辛苦得要死 , 还不如死在路上”“我一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 , 还不一定成功 , 就绝望得想哭”……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在近30年的时间里 , 黄灯先后作为“二本”学生的亲历者、观察者、教育者 , 双重视角对比了70、80、90三代“二本”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历程和命运 , 在她的笔下 , 他们不是数字积累而成的数据 , 而是值得深思的显现在群体共同命运中的个体发展史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1992年 , 出身湖南农村的黄灯考入岳阳大学——一所当时的大专 , 排名可看作今天的“二本”院校 , 在1995年毕业之后服从国家分配 , 进入一家国营纺织厂工作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那时的黄灯“享受”着教育带来的改变——读大学让她从农村出身一变而成为国家的“干部”身份 , 工作单位的工薪和单位宿舍让她在生活上没有忧愁 , 作为文学青年 , 她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阅读和文学中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1999年 , 在时代的浪潮带来的变动中 , 她成为600万下岗职工中的一个 。 在命运转折的第一个路口 , 生命中对文学没由来的热爱让她选择继续读书 , 并最终成为武汉大学的文学系研究生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2002年硕士毕业后 , 黄灯又考入中山大学攻读文学博士 , 2005年 , 毕业后进入广东金融学院成为一名教“大学语文”的老师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从2005年进入高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开始 , 黄灯作为班主任带过两届学生 , 06级和15级 , 非常巧合的是 , 作为70后的她 , 带的分别是80后和90后(确切说是95后) 。 带着对自我的体察和对学生的深度、长期观察 , 她对照了三代“二本”学生的教育命运 。 70后:享受国家和政策的红利一代1995年 , 中国大学毕业生有80多万人 , 约占当时总人口0.067% , 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 在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下 , 70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代 , 他们大多数在国家或政府单位工作 , 享受了分房政策 , 在日后多数人获得了升迁 , 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处于中上等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