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三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黄灯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位她非常赞赏的学生 , 父母给她带来知识和文化性的生活 , 爸爸醉心于对她进行艺术中的审美教育 , 而妈妈希望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忠诚、诚实、善良 , 持着向上的心”的人 。 过于纯洁的生长环境让她没有对生活苦难的直观感受 , 对社会复杂性的感知 , 她自己则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组织 , 来获得“人生的历练” 。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 通过教育 , 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中获取生命的意义 , 是她的人生追求 。 而“二本”学生中 , 更多的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 , 在成长期 , 他们面临了更多的升学压力 , 如果考不上大学 , 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意味着“绝望” , 其次是性格上的自卑、对人生的迷茫 , 同时还有毕业之后生存压力带来较少的选择 。 许多学生对高考之前的教育印象只有一个字“苦” , 但即使是太苦了 , “打死也不辍学”;命运对他们的关照等他们进了大学又消失了 , 迷茫无措、没有目标、浑浑噩噩接踵而至 。 除了学业 , 家庭对性格的影响似乎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更深刻 , 正如黄灯老师所言 , “我注意到一个事实 , 对学生而言 , 伤害最深的并不是贫穷 , 而是缺爱 , 童年缺乏关爱的孩子 , 到了大学 ,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自卑 , 内心无所依傍 , 始终有一个无法填充的黑洞 。 ”而他们走上社会 , 开始职业生涯 , 现实的残酷还会进一步碾压他们 , “不通人情世故”的性格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本有好的职业发展和经济收获的工作 。 当他们面临梦想和现实的纠葛 , 往往为了家庭生存、为了减轻父母负担 , 他们放弃了考研、放弃了文学 , 尽自己所能地成为“顶梁柱” 。 但也许他们向现实的妥协不能被看作为失败 , 因为在二本学生的自述中 , 他们没有因为父母看守缺失在追逐感官刺激中意外丧生 , 没有因为缺少父母的管教成为村里的“烂仔” , 没有因为道德缺失沦为逾矩的罪犯 , 都已经是“幸运”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对于受制于“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身份”的“二本”学生来说 , 他们成长中的负面、消极、痛苦的经历 , 决然是“人生的阻碍”吗?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出身 , 在黄灯老师看来 , “能不能正视自己的生活经验 , 能不能直面自己 , 能不能和真实的生命体验打通 , 是决定年轻人是否产生力量的关键” 。 在黄灯老师的学生中 , 确实有这样一个学生 , 她咀嚼生命的痛楚 , 用文学消解其中的伤害 , 最终用写作的方式 , 完成了教育对自己的某种“救赎” , 她的故事我们放到下面来讲 。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
文章图片
从天之骄子到宅家躺平,教育还能拯救“陨落”的二本学生吗?】在黄灯老师对“二本”学生的命运进行观察、分析时发现 , 大学老师才是最能感知到中国应试教育“硬伤”和“后遗症”的人群 。 在黄灯看来 , 高考前的应试教育以排名和激烈竞争为特征 , 让学生没有个人发展的空间 , 而到了市场化教育时代 , 就业导向使得大学越来越像“职业院校” , 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实习经验挤压着个体去探索自己兴趣 。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 都没能做到让学生充分地找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 相反他们陷入巨大的迷茫中 。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 , 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这是黄灯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 。 她想到了自己在面临人生第一次转折时发挥巨大作用的因素——文学、阅读和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