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承担着农村地区大部分医疗照护责任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他们长期扎根在农村,风里来雨里去,为乡亲们防病治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基层医疗条件怎么样?乡村医生的工作状况如何?解决农村百姓看病难,乡村医生还面临哪些问题?采访人员日前走进北京郊区,进行了体验采访。
【 村民|乡村医生:当好村民的健康守护人】“村卫生室变样了”
从北京城区前往怀柔区杨宋镇太平庄村,走高速,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一路向北,路边的密林多起来,车流渐渐稀少,冬日里显得有些萧索。
太平庄村卫生室很好找,一间平房,在村子的中部位置。上午9点,这里已有不少村民在问诊。低马尾、白大褂、套着件羽绒背心,干了40多年村医的马爱民正忙个不停。
“上午八九点钟,一般是村卫生室一天中人最多的时候。”马爱民爱笑,言语中透着北方人的爽利。眼前,两三位老人拿了药后,正排着队等待量血压、测血糖;旁边的理疗室里,一名村民正在进行理疗。
几位来看病的老人说起卫生室,不住夸赞:“马大夫在这很多年了,头疼脑热的都找她。”“现在看病,在市区的医院开了药,后续的护理治疗来卫生室就行,特别方便。”
正说着,77岁的席奶奶蹒跚着走进屋,“马大夫,我这脚上贴膏药过敏,来找您换药。”
“好嘞,咱到诊室看看。”马爱民给排队的老人量完血压,带着席奶奶走进了诊室,细心地帮奶奶脱下袜子。
“还麻烦您帮我脱袜子。”席奶奶有些不好意思,“我这腿,之前置换过关节,天一冷,穿厚了就弯不下腰。”“这有啥,早些年去村民家里,还帮他们烙过饼呢。”马大夫笑着说。
“不碍事,伤口已经好多了。”消毒、换药、包扎纱布,马爱民不慌不忙,每个步骤都很仔细。
忙过一阵,人渐渐少了,马爱民才得空坐下。“村里常住人口大约有1500人,其中老年人有300多人。”马爱民说,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太平庄村人。1977年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当村医,这么一晃,就40多年了。
现在,村卫生室常驻的是马爱民和盛金兰两位大夫。两人一起为村民们提供各种医疗服务,除了给村民看病,还要提供体检、协助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村卫生室变样了,过去只有一间小小的屋子,现在的卫生室面积扩大了一倍。”马爱民见证了村卫生室的变迁。2021年4月,政府部门出资改扩建后的新卫生室投入使用,不仅面积扩大,还新增了红外线治疗仪,为村民提供拔罐、艾灸等中医保健服务。“旁边还建起了老年驿站,以后老人来活动活动也方便。”
“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
尽管离北京城区不算远,但过去交通不便,土路坑坑洼洼,也没有公交车,村民们出去看病不方便,有啥病都第一时间找村医。这间小小的卫生室,护佑着整个村庄的生命线。
马爱民回忆,村医生涯中也经历过一些“惊心动魄”的时刻:10多年前的一天夜里,下着大雪,在村内务工的一位农民工来家里敲门。听诊后,她怀疑这位农民工可能患有心肌梗死,立刻帮他找来了出租车,和爱人一起将患者抬上车送到怀柔医院的急诊科。急诊医生诊疗后,都捏了一把汗,说如果再晚来一会儿就不行了。
现在,这样的急事少了。“村里铺了路,三四公里外的镇卫生院就能出120急救车,急病、大病还是要去镇里和市区。”马爱民说,村卫生室更多承担起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诊疗也更加规范。“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
- 症状|糖尿病足是每个糖友的“噩梦”!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就该警惕
- 数值|50岁以上,糖尿病血糖控制多少才达标?医生:控糖目标根据指数定
- 医生|“胃热和胃寒”,中医如何区分?尽早搞清楚,养胃或许会事半功倍
- 医生|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心酸?不顾身体拼命赚钱,努力挣扎只能活在当下
- 医生|吃一口等同于钢丝球“刮肝”,多名院士联合呼吁:或是肝癌“催发剂”,赶紧扔
- 专科|过敏患者数以亿计,专科医生不到300人
- 麻醉|为患者实施麻醉的时候,医生会不会“看人下菜碟”?
- 肝脏|90后女教师浑身瘙痒,确诊肝癌不幸离世,医生:身上2处发痒,早查肝CT
- 咽喉炎|46岁男子咽喉发痒、干燥,自以为“咽炎”,医生摇头叹息:食管癌
- 手术|特别的缘分!连体婴30年后就医恰逢当年手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