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为药中和事老 慎用甘草是学问

自古以来,甘草作为一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在大多医药处方上,基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据记载,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可见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这样一段话:“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自《神农本草经》称之为“美草”、“蜜甘”,列为上品 。远在晋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可以“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

据了解,甘草性平,味甘,能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炙用则偏于补脾益气 。因此,很多人都会选用甘草泡水喝,因为它不挑体质,什么体质都适合 。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用药,用的是药物的偏性,甘草能解一千二百草木毒,那吃进去的药物会不会同样被‘解’了,如果被‘解’啦,那药物还能起作用吗?那为什么现在的中医师都热衷甘草了?是不知道甘草的药性,还是已经养成习惯?


在《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凡峻攻之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陷胸汤、十枣汤等,都不用甘草”,而且除桔梗甘草汤中的甘草生用外,其余都是炙用,此外,在攻下剂中,大承气汤、大柴胡汤等都是没有甘草的 。

以上就说明甘草一个是补益粘滞,不利于祛邪;另一个就是甘草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由此可见,临床应用甘草,必须根据病情,而不是根据固有的思维或者习惯 。
另外,甘草在应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君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 。虽然如此,但若配伍应用失当,甘草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 。正因为此,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这毁誉参半的称号 。
【既为药中和事老 慎用甘草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