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辨经络病证方法( 二 )


[临床表现
舌本强 , 食则呕 , 胃脘痛 , 腹胀善噫 , 矢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 体不能动摇 , 食不下 , 烦心 , 心下急痛 , 溏泻 , 癓瘕 , 泄泻 , 水闭 , 黄疸 , 不能卧 , 股膝内肿厥 , 足大趾不用等 。
[机制分析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 , 沿下肢内侧前缘止行 , 人腹属脾络胃 。 因此该经有病 , 除经脉所过处出现症状外 , 主要以脾胃失调的症状为其主要诊断依据 。
本法常用于胃脘痛、呕吐、泄泻、癓瘕、黄疸、不寐等病证的辨证 。
五、辨手少阴心经病证
手少阴心经病的辨证 , 是指对病邪侵犯手少阴心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 手少阴心经病证以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症状为特征 , 多属热证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嗌干 , 心痛 , 渴而欲饮 , 目黄 , 胁痛 , 脯臂内后廉痛 , 厥 , 掌中热痛等 。
[机制分析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 , 下络大肠 。 其直行部分沿上肢内侧后缘尺侧上行 , 过肘、腕、上小鱼际、出小指端 。 故其脉病证有上肢内侧、手掌、小指之症 , 还有心及小肠失常的病证 。 ”
本法常用于对心痛、目黄、胁痛等病的辨证 。
六、辨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病的辨证 , 是指对病邪侵及手太阳小肠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以手太阳小肠经循行部位经气不利症状为特征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 , 不可以顾 , 肩似拔 , 臑似折 , 耳聋 , 目黄 , 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等 。
[机制分析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后侧上行 , 沿上肢外侧后缘 , 过肘上肩 , 入缺盆 , 入胸腔下腹部 , 络心属小肠 , 上行部分 , 过面颊 , 入目内眦 。 该经有病以上肢外侧后缘症状为主 。
本法常用于对喉痹、耳聋、目黄等病的辨证 。

七、辨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病的辨证 , 是指对病邪侵及足太阳膀胱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以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经气不利症状为特征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寒热 , 鼻塞 , 头痛 , 目似脱 , 项如拔 , 背痛 , 腰似折 , 髀不可以曲 , 胭如结 , 臑如裂 , 足小趾不用等 。
[机制分析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 上头 , 过头顶后项 , 夹脊下行 , 过臀下胴 , 沿下肢后侧止于小趾外侧至阴穴处 。 所以该经有病以所过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 。
本法常用于对头痛、感冒、痹病等病的辨证 。
八、辨足少阴肾经病证
足少阴肾经病的辨证 , 是指对病邪侵及足少阴肾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 足少阴肾经病证以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症状及肾阴精不足症状为主要特征 , 多属虚证、热证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 , 面如漆柴 , 咳唾有血 , 喝喝而喘 , 心如悬若饥状 , 善恐 , 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口热 , 舌干咽肿 , 上气 , 嗌干及痛 , 烦心 , 心痛 , 背、股内后廉痛 , 痿厥 , 嗜卧 , 足下热而痛等 。
[机制分析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外侧 , 过足心 , 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 过膝股 , 抵会阴 , 分别沿腹及腹腔后壁上行 , 属肾络膀胱 。 其经气不利 , 故有如上诸症 。
本法常用于对心悸、怔忡、咽喉痛、心痛、痿病、厥病、咳喘、消;渴等病的辨证 。
九、辨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病的辨证 , 是指对病邪侵及手厥阴心包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 手厥阴心包经病证以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部位症状及心功能失常症状为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