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中医来帮忙|门诊故事 | 睡眠

ml>

“请张某某到226诊室就诊”。叫号声落,一位无精打采、形容疲惫的50多岁女性步入诊室。
晚上睡不着,中医来帮忙|门诊故事 | 睡眠】一看表情,就知道这是一位多日失眠的患者来就诊了。患者坐下来,没等我问话,就有气无力地说到:“郭大夫,我已经又一周多没怎么睡着觉了,您给我把把脉,看看到底是怎么了。”我诊了诊脉,脉弦细;看了看舌苔,舌淡暗苔薄白;问了问病史,患者自述间断失眠已经3年多,加重1周多。患者是一名教师,以前睡眠很好,偶尔睡眠不好,很快就能调整过来。3年前,患者因家里孩子学习成绩差,着急上火,开始出现失眠,经常睡不好觉,后来虽然引起失眠的原因也解除了,但睡眠始终未回到原来的良好状态。近三年来,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有一点点小事就心里装不下,反复想来想去,睡不好觉,控制不住,服用安眠药会好上一段时间,一停药就又睡不着了。因担心安眠药成瘾,不敢一直吃。现在又1周没睡好觉了,入睡困难,急躁汗出,眠中多梦,易醒不易再入睡,白天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乏力,不欲饮食,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听着患者长吁短叹的述说,我对于患者的病情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典型的失眠症患者。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失眠
失眠古代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等,通常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影响日间功能、生活的病证。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等。常伴见多梦、易惊、烦躁、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等相关症状。
但不是所有的睡不好觉都可以说是患了失眠症。如有人偶尔晚上少睡了1小时,就说我失眠了;有人虽然经常自觉夜里没睡好觉,但次日却精神奕奕,这是否是失眠呢?实际上,失眠是有一套判断标准的。针对失眠的主要表现,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为存在入睡困难,整夜觉醒次数2次或以上为睡眠维持障碍、眠中易醒,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为睡眠时间不足。但仅此仍不能判定为失眠,同时还要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即足以影响到第二天的功能、生活,才能判定为失眠。因为睡眠需要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睡得少不代表睡的不够,睡得多也不代表睡的就足够。是否影响次日的功能、生活是判定失眠的关键。
我们有了失眠,是不是都要寻求医生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失眠的经历,有时是因为过度兴奋而失眠,有时因为忧愁、伤心、思虑过度等失眠,但往往经过三两天,等情绪平静之后,睡眠即自行恢复正常,诸如此类则不需就医。只有时间较长的、通过自我调整不能恢复的失眠才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现在有人根据病程将失眠分为急性失眠(病程小于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介于1个月到6个月之间)和慢性失眠 (病程大于6个月)。对于亚急性、慢性失眠当然需要寻求治疗。而对于急性失眠,个人认为,是否寻求医疗干预,取决于失眠的程度、是否能自我纠正,若失眠程度较轻、能够通过自我能调整恢复正常,则无需寻求药物干预,而对于失眠程度较重、短期内不能通过自我调整恢复正常者,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