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我国首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蓝皮书”问世

我国首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蓝皮书”问世
【蓝皮书|我国首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蓝皮书”问世】近日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以下称报告)出版发行 。 该报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和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共同发起并撰写 , 首次对十年来我国SLE的诊治现状、临床特点、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挑战、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表示:“这是目前全球首个针对SLE的报告 , 对推动全球SLE诊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蓝皮书|我国首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蓝皮书”问世
文章图片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
摸清中国SLE家底很重要
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原因不明 , 与遗传、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 以患者血液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多器官受累为突出临床特征 。 随着对SLE的认识越来越全面 , 人们逐渐发现并认识到 , 除了肾脏严重损伤 , SLE还有皮肤、血液系统受累以及骨骼关节、肌肉受损等临床表现 。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收录的病例数据显示 , 在SLE患者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中 , 排名前四位的是皮肤黏膜损害、关节炎、血液系统损害和狼疮性肾炎 , 患者比例分别为58.8%、55%、42.3%和33.7% , 这也有力证明了SLE是一种可以引起患者多脏器受累的全身性疾病 。
我国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 , 据此估算 , 我国现有SLE患者100万 , 总数位居全球第一 , 发病率位居第二 。 发病对象以育龄期女性为主 , 男女患病比例为1:11.9 , 平均发病年龄为30.7岁 , 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31.6岁 , 平均诊断延迟10.8个月 。 此外 , 我国SLE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 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 为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 “摸清中国SLE的家底很重要” , 曾主任表示 , 患者的5-10年生存率虽较20世纪60年代的40-50%有了显著提高 , 但25-30年后的长期存活率却呈断崖式下降 , 仅为30% 。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SLE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目标 。 ”曾小峰主任介绍说 , 但随着病程的延长 , 几乎所有SLE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受累 , 伴随逐渐累积的脏器受累的不可逆损伤 , 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 导致患者死亡 。 ”
让患者多幸福生活60年
报告指出 , 我国有94.16%的SLE患者期望通过治疗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 89.51%的患者期望减少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的使用 。 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的数据显示 , 我国84.13%的SLE患者正在使用激素治疗 , 其中部分患者用于维持治疗的激素剂量偏大 , 不良反应也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多 , 我国仅有0.76%的SLE患者能够达到无药物治疗疾病完全缓解 。 “疾病活动度越高 , 器官损害和死亡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 因此 , 如何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 , 降低脏器受累累积 , 使用维持疾病稳定的最低激素剂量、甚至停用激素 , 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是达标治疗的重点内容 , 也是当前中国SLE诊疗中面临的挑战 。 ”曾小峰主任补充道 。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主任医师表示 , “目前部分患者存在一些误区 , 一是讳疾忌医 , 二是面对这样一种目前还无法根治的疾病急于求成 , 甚至找偏方 , 反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 ”报告涵盖了国际临床数据的支持、中国的临床研究结果 , 以及中成药对SLE的疗效 , 是更适合中国人的本土化方案 。 “希望病人通过这份报告 , 建立起对医生及其诊疗方案的信心 , 更好地配合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