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血管性血友病:不寻常的求医问药之旅

“要命”的“青春期”
“生了生了 , 是个俊俏的女宝 。 ”听到产科大夫的报喜声 , 马丽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 时间定格在2007年 , 她和丈夫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芃芃 , 看着襁褓里孩子粉嘟嘟的笑脸 , 马丽满满的幸福感 , 一家三口 , 三餐四季 , 她觉得 , 这样的幸福稳稳的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芃芃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 ,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很快迎来了她的月经初潮 , 不曾想 , 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却成了马丽这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 “那是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 那时真的觉得天都塌了 。 ”回想起那次可怕的经历 , 马丽一字一顿地用“五雷轰顶”四个字描绘她当时的心情 。 “孩子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 , 当时血色素下降到30多 , 全身三分之二的血都流没了 , 差点命都没了 。 ”说到这 , 马丽的泪水夺眶而出......
普通人眼中正常的生理现象竟差点要了孩子性命 , 对很多人来说 , 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 但对熟悉女儿身体情况的马丽来说 , 这次事件并不是毫无征兆 。 从孩童时期起 , 芃芃就经常有皮肤淤青以及出血不容易止血的情况 , 成为一家人心中萦绕不去的谜团 。 彼时 , 马丽并不知道芃芃患的是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简称vWD) 。
对于血管性血友病(vWD) , 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部逯军主任解释说 , 这是临床上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 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 , vWF)基因突变 , 导致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 。 国外报道血管性血友病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 。 作为罕见病 , 我国对血管性血友病尚无准确的发病率统计数据 。 如果参考国外1/1000的发病率 , 中国13亿人口中 , 大约130万人是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其中有相当多的患者为轻症或无症状者) 。
由于血管性血友病的类型不同 , 临床出血表现相差很大 , 实验室检查比血友病复杂 , 轻症患者的表现不典型 , 常需结合病史与临床综合判断 。
在大部分人眼中 , 这些不过是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 但对马丽一家来说 , 这却是让一个家庭脱离正常轨道的“根源” 。 “因为女儿的事儿 , 我和孩子爸爸也做了血液检验 。 严格来说 , 我们俩的vWF因子活性都不达标 , 所以我们的孩子就有1/4的几率是一个血管性血友病的重型患者 。 ”马丽说 , 相比于女儿 , 夫妻双方出血情况并不算严重 。 “我老公出现过一次车祸 , 那一次 , 他出血情况比一般人更严重 。 ”而相比于女儿 , 这种情况真的算“小巫见大巫” 。 对马丽而言 , 打从孩子记事以来 , 她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 “出生第一天 , 医院要给孩子采足底血 , 我就发现她比别的孩子止血慢 , 但是当时没有太注意 。 ”然而 , 这样的“不一样”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 , 似乎愈加明显 。 “大概在芃芃半岁以后 , 能站立了 , 扶着东西走的时候 , 一次撞到了腰间 , 出现了非常大的一块青紫 , 那个时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 没有查出来具体问题 。 ”随后孩子进入出牙期 , 问题也似乎更加严重 , “牙出血就是经常性的 , 孩子一出血就是两三天 , 晚上睡觉到第二天起来 , 嘴里面会形成一个大的血饼 。 ”
在母亲马丽的记忆里 , 母女一同走在街上 , 忽然被路人善意提醒的事也并不少 。 “有时 , 我在路上推着儿童小推车走的时候 , 时常有人给我提醒 , 说你的孩子鼻子出血了 。 她小时候出血的倾向就是皮肤上的瘀青 , 还有鼻出血和牙出血 。 ”母亲的焦虑 , 孩子面对突如其来出血时的不知所措 , 已成了母女俩挥不去的共同回忆 。 回想起孩子成长路上的点滴 , 马丽感慨到 , “其实 , 我家孩子的这些症状都是血管性血友病的症状 , 但由于很多医生对血管性血友病Ⅲ型认识不充分 , 所以没能及时确诊 , 才会有月经初潮却险丧命的事发生 。 回头想想 , 很多惊心动魄其实是真的可以避免的 。 ”马丽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