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请像对待“过敏”一样对待抑郁!

过敏|请像对待“过敏”一样对待抑郁!

文章图片

过敏|请像对待“过敏”一样对待抑郁!

文章图片


她叫陈蓉(化名) , 大学时就读心理学专业 。 准备考心理咨询师的那年 , 她意外发现最近“怪怪的自己” , 符合课本上描述的一条又一条对抑郁症的描述 。
“抑郁症 , 怎么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当时她吓得丢下课本 , 逃出图书馆 。
这是她五年前大学刚毕业的那会儿 , 也是陈蓉第一次真正遇见抑郁症的时候 。
在那之前 , 她几乎与“抑郁”完全扯不上边 。 她是出色的院学生会会长 , 个性活泼外向、聪明能干 , 常用严谨的态度举办过许多大小活动 。
但不知是因为初次踏入社会的挫败 , 还是对自我定位的迷惘 , 陈蓉发现自己渐渐难以专注的生活——对一切失去了活力、常常笑不出来 。
对于这样“变得不像自己的自己” , 一开始陈蓉只认为 , 或许是压力太大而已吧 。 直到那年陈蓉准备报考心理咨询师 , 她翻着课本 , 发现内容一条条关于抑郁症的症状描述:情绪起伏大、体重下降、对生活失去兴趣等等 , 都和最近发生在她身上的异变 , 如此吻合 。

当时她感到非常恐惧 , 吓得马上丢开书本 , 伧惶逃离图书馆 。 但这份恐惧 , 并没有让她立刻就去求助医生 。
在她心中产生更多的是疑问和迷惘:
“我真的生病了吗?”
“我是真的有问题吗?”
陈蓉说 , 当时的她很需要一个答案 。 她想知道自己会如此是不是因为生病了?还是 , 是自己哪里有问题?
于是她下了决心 , 挂了心理科医生的门诊 。
在第一次会诊后 , 医生给她了一张检查单 , 上面写着“抑郁症” 。

许多第一次生病的新手 , 都会经历一段自我质问的过程:
“为什么同样的状态只有我生病?是我抗压性太差吗?”
“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过敏|请像对待“过敏”一样对待抑郁!】对于为什么陈蓉会生病 , 医生给出了一段温柔的解释:
“抑郁就像是过敏一样 , 你只是刚好有这样的体质而已 。 ”
既不是抗压性低、也不是心理素质差 ,
就只是心理“过敏”了 , 需要治疗 。
回家后 , 陈蓉进行了约半年的药物治疗:在脑袋内分泌紊乱的时候 , 通过化学药物(吃药) , 帮助体内化学递质水平回到基准 。
她说很神奇的 , 吃了两周就有不一样的感觉 , 明显感觉到自己比较不胡思乱想了 , 不再强烈摆荡于正负情绪之间 , 渐渐地能找到平衡 。
但前一阵子 , 处在高压工作环境下 , 陈蓉又历经了第二次的发病 。
她本以为自己面对抑郁症会“一回生 , 两回熟“” , 但内在真实的感受 , 其实是非常挫败的:“不是好了吗?为什么又复发了?”
她不禁反射性地在心里质问自己:“为什么你又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陈蓉说 , 当她意识到自己又开始要批判自己的时候 , 她遇到了现在的“信仰” 。
有一次 , 她跟朋友去参加一个基督教的礼拜活动 , 去听人讲道 。 牧师像是听到了她心里的问题般 , 就在礼拜时分享了跟“抑郁是种体质”类似的论点 。
陈蓉说 , 或许是因为信仰的机缘 , 她才感觉心里多了一份被同理的支持感 , 停止不断谴责自己 。
最后我好奇的问她:“如果之后又复发 , 你觉得信仰与‘抑郁是种体质’的论叙 , 能继续帮助你吗?”
陈蓉说 , 虽然有时还是会历经低潮 , 忍不住批判自己 , 但“信仰”和“体质说” , 却能让她用不同的观点 , 面对生命的每个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