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阳、幻阳、过度囤药……如何度过疫情中的心理风暴( 二 )


所谓政治性抑郁 , 即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情绪起伏 , 会让人感觉凭个人力量“做什么都没有用” , 从而陷入自我批评和自我攻击之中 , 情绪就更为低落 。
此外 , 还有很多人出现了过度囤积药物、过度CT、幻阳症等情况 , 虽然这并不是临床诊断上的“病症” , 但当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生活时 , 也需要专业心理指导加以干预 。
胡馨怡认为 , 这些新的现象背后代表着的是一种“对痛苦的抵制”——倦怠社会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痛苦的种子 , 疫情只是做了催化 , 人们开始抵制痛苦 , 只求生存(不感染) , 放弃了许多生存以外的意义世界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个体有一些与社会主体声音不一致的想法或追求 , 就会陷入更大的困顿与绝望 , 也会为了抵制痛苦的到来而做更多妥协 , 让人生的开创性萎缩 。 ”
恐阳、幻阳、过度囤药……如何度过疫情中的心理风暴
文章图片
2022年5月18日 , 北京 , 公园内一位市民在“不扎堆、不聚集、戴口罩”的标语旁休息 。
打破无力感
那么 ,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绪 , 该怎么办?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秘书长唐义诚表示 , 情绪不会因为人的自我压抑或理性层面的忽视而消失 , 如果长期得不到疏解 , 会对人的认知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日常生活秩序产生冲击 , 甚至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
在2022年年初上海和吉林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 , 唐义诚曾带领心理志愿服务队为人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他认为 , 当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是突然的封控导致的社交隔离 , 人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巨大的孤独感 。 而在当下 , 需要关注的是复工复学的心理准备 , 以及感染新冠带来的压力 。
唐义诚认为 , 当下可以让更多已经恢复了的“阳康”人群通过网络分享经验 , 降低其他人对感染的恐惧感 , 也可以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 , 多一些自我觉察能力 。 他建议 , 如果已经感到信息过载的压力太大 , 就要暂时从网络世界中脱离一段时间 , 保护好自己的心理边界 。
而应该在什么时候寻求专业力量的介入 , 则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的判断:首先要看负面情绪是否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其次 , 是看情绪状态一直比较糟糕的时间是否超过3个月;最后 , 是看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否还起作用 。
“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都满足 , 就必须寻求专业帮助 。 ”唐义诚说 。
胡馨怡坦言 , 希望心理服务能够被更多人接纳和认可 。 这三年以来 , 她负责的团队遇到过很多问题和挑战 , 比如 , 寻求免费心理咨询的一般是社会经济地位不占优势的人群 , 他们对心理咨询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 经常会频频取消预约 , 或者是在自认为状态良好时就随意中止咨询 , 导致效果不理想 。 后来 , 团队只好主动与医院、社区对接 , 借助这些机构的背书和推动 , 才有更多人愿意坚持下来 。
“有时候公共事件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 , 导致个体心理受损 , 但这并非不可逆 , 只要我们积极寻求帮助 , 改变就会发生 。 信心很重要!”胡馨怡强调 。
恐阳、幻阳、过度囤药……如何度过疫情中的心理风暴
文章图片
2022年10月10日 , 北京 , 疫情期间 , 戴口罩在路边休息的老年人 。
老年人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胡馨怡告诉《中国慈善家》 , 她和团队目前最关注的是老年人群体 , 也呼吁大家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
老年人就像是“冰山下的一角” , 不容易被看见 。 胡馨怡和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发现 , 无论是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抑或当下 , 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层面都更加脆弱 , 而且这个群体更难触达 , 因为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网络求助 , 也不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 , 因此很少有人会主动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