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深度| 抑郁

大量被抑郁障碍困扰的老年人成为当下公共讨论中的背景音。老龄化趋势之下,这一问题远未被重视。在中国,近3亿老年人中究竟有多少抑郁症患者,至今仍没有详细的筛查数据,对于如何“变老”,我们显得准备不足。

而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为老人带来新的生活挑战。若没有家人陪伴,社会关怀,老人家更难适应繁杂的科技网络工具,无形中提高了陷入抑郁症的健康风险。

老年期抑郁障碍(late life depression, LLD),指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现的抑郁障碍。在老年人群中,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也增加照料者的负担。抑郁障碍不仅包括抑郁症,还包括其他疾病学分类中的抑郁发作。

事实上,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患病群体。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15%,甚至某些估计范围高达45%。尽管老年抑郁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却鲜被舆论关注,老年抑郁患者这一群体也处于“失语”状态。当下,老年抑郁症识别率低、治疗不充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问题将愈发凸显。

“我没有病”

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在方案中,老年人被列入抑郁症高发的重点人群之一。

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老年抑郁症会对老年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伤害。老年抑郁症的危害首先在于与其他躯体疾病产生交织,从而加重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其次,老年抑郁症可能导致一部分病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致使病人认知功能不可逆的减退。最后,如果老年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那么势必使得老年人自杀率升高,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一些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容易导致老年人罹患抑郁症。它们易共病抑郁,互为影响。

然而,老年抑郁这一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虽有提升,但老年抑郁群体的能见度依然较低。提起抑郁症首先想到的是年轻人,很多老年人对老年抑郁没有认识。老年抑郁之所以未被足够重视,首先是因为一些老年人认为这属于正常老化,觉得人老了就是这样,而未将之视为一种疾病。其次,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未予足够重视。此外,老年人的情绪症状容易被躯体不适主诉所掩盖,致使老年抑郁症识别率低下。很多人只是认为是身体的疼痛,不需要治疗或者吃几片药就好了。

而笼罩在整个抑郁症患者群体身上的病耻感,也是老年抑郁被忽视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中,一些老人并非主动就医,而是在家属要求下前来就诊。因为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一些病人把老年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划等号,因担心被认为是“发疯”,而不愿就医。很多老人表示,得知自己被朋友说是“神经病”,心里很不是滋味,变得更不爱与人来往。

另外,国内关于老年抑郁症的流调数据较少,这也反映出老年抑郁问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

“你就是闲的”

很多老年人和家属认为,老人的病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很多老人会无缘无故失眠了好几天。没有遇到烦心事,为什么突然睡不着?漫漫长夜里在床上翻来覆去、反复琢磨,却想不通原因。失眠的症状并没有改善,一到夜间就胡思乱想,紧接着胃口变差、吃不下饭,常常觉得内心烦闷。

其实,研究资料显示,失眠是诱发老年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持续的失眠与持久的抑郁有关。此外,睡眠障碍史还是老年人抑郁缓解之后,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