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多家医院发布新冠诊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生守住“黄金72小时”( 三 )


上海基层方案则对不同病程的病人使用激素治疗的方式作了区分 , 其对具体药物的用法用量介绍也更为详细 。 对于有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患者 , 可在病情出现进展的初期提早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 用法为地塞米松(0.75mg/片)或者醋酸泼尼松(5mg/片)每日4-6片口服 。 若治疗72小时后疾病仍然出现进展 , 不吸氧难以维持正常的氧饱和度 , 则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 治疗72小时后病情显著缓解者 , 可减量至2-3片/天 , 再治疗3-5天 。
而对于在基层医院留院观察到疾病进展较快的高危患者、需要氧疗的普通型患者、或需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治疗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 , 均应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糖皮质激素应用时 , 建议低至中等剂量(根据病情采用地塞米松5-10mg , 或者甲泼尼龙20-60mg/d)短期应用(5天左右) , 病情严重或合并ARDS者 , 可适当加大剂量与延长疗程 。
对症治疗需谨慎使用药物
多地、多家医院发布新冠诊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生守住“黄金72小时”】关于发热的对症治疗 , 上海基层方案将其笼统归于“一般治疗” , 北京基层方案则将其单独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 , 进行了说明 。 其建议 , 一般在体温超过38.5℃(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时需要服用解热镇痛药(或称非甾体类抗炎药 , NSAIDs) , 常用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等 。 可选择其中一种 , 按照药品说明规范剂量服用 , 避免多种药物重叠服用 。
但余向东认为 , 用退热药不应该设定一个具体的体温阈值(38.5℃) , 而应该以病人的主观舒适度为判断标准:感觉不适 , 低于38.5℃也可以用药;否则 , 即使40℃也不一定要用药 。 另外 , 解热镇痛药并不等于非甾体抗炎药 , 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药 , 但不是非甾体抗炎药 。
北京基层方案提出 , “腹泻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 可口服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 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腹泻 , 以及抗生素相关腹泻 , 需完善大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 , 如除外感染性腹泻 , 可适当加用蒙脱石散止泻 。 ”余向东也认为不妥 , “益生菌和蒙脱石散用于病毒性肠炎的腹泻均缺乏高质量的证据 。 新冠也很少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和抗生素相关腹泻(如果不滥用抗生素的话) 。 即使严重的腹泻达到霍乱的水平 , 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也就足够了 , 蒙脱石散是多余的 , 且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他指出 , 病毒性肠炎的腹泻正确的处理是 , 顺其自然 。
与前述北京、上海两地的基层诊疗方案相比 , 一些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新冠诊疗方案更关注重型、危重型成人新冠患者的具体治疗 。
比如:协和方案对门诊和住院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管理作了详细的区分 , 并对目前可及和暂不可及的药物作了盘点 , “目前可及的药物主要有激素、抗病毒治疗(阿兹夫定、奈玛特韦/洛匹那韦)、免疫调节治疗(托住单抗、巴瑞替尼、托法替布) , 暂不可及的药物为瑞德西韦、单克隆抗体 。 我国第九版防治指南还提出使用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恢复期血浆治疗重症患者 , 有条件时可以尝试 。 ”
中日医院方案并未推荐阿兹夫定作为抗新冠病毒药物 。 在2022年12月21日晚的一场直播活动中 ,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表示 , 阿兹夫定的靶点和机制目前不是特别清晰 , 且临床结果尚未发表 , 和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 , 临床证据链还不够充分 。
“现在几个大医院都出了自己的诊疗方案……都在强调如何早期识别重症/危重症患者及其高危因素 , 强调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使用 , 明确激素、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重症药物的使用时机和剂量 , 内容还是非常详细的 。 ”1月3日 ,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科普博主庄时利和在其认证微博作了点评 , “然而诊疗指南第十版还没出来 , 希望尽快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