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寒地龙药”系列报道:黄芪谷里新“大王”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走近寒地龙药”系列报道:黄芪谷里新“大王”
文章图片
“走近寒地龙药”系列报道:黄芪谷里新“大王”
文章图片
黄芪谷示范园 。 采访人员崔立东摄
在林口县 , 打听董惠波 , 知道的人不多 , 如果提黄芪谷或者“种黄芪的老董” , 知道的人一定不少 。
“黄芪大王”是董惠波的新名片 。
快七十岁的人了 , 老董在“二次创业”路上用力的样子让周围人竖大拇指 。
从“喝黄芪”到种黄芪
忙活了7年 , 不舍冬夏 。 今年冬天 , 老董终于放松了一下自己 。
在林口县莲花镇 , 老董足不出户 , 将自己封闭起来 , 调养身体 , 撰写产业规划 。 开春 , 老董要大干一场 。
将黄芪根切成片泡水喝 , 每天两大壶 。 除了早起早睡 , 规律饮食 , 喝黄芪茶 , 是老董的日常 。
那些清香中略带微苦的黄芪水入喉 , 浸入脾肺 , 让老董感觉到冬日的温暖和和生活的惬意 。
老董认识黄芪是从“喝黄芪”开始的 。
年轻时 , 老董肺有疾患 , 中医给出的方子是黄芪泡水喝 , 这个方子管用 , 老董坚持到现在 。
老董说 ,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 , 有“补者之长”之誉 。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 , 利水消肿的作用 。 作为温补型药材 , 尤其适用于脾气虚、肺气不足的人 。 黄芪泡水喝可补脾益气 , 补肺固表 , 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保肝消炎的作用 。
种黄芪 , 老董是半路出家 , 种了4年黄芪 , 种出了名堂 。 2020年 , 老董获得了黑龙江省“黄芪种植大王”称号 , 这块烫金的牌子摆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 , 他很在意 。
老董并非是一举成“王”的 。
种黄芪是个好项目 。 2016年 , 退休后的董惠波在林口县莲花镇成立了龙九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筹资近千万元种黄芪 。
几年下来 , 他反思:“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 ”
“种中药材跟种平常农作物完全是两码事 , 其间酸甜苦辣 , 只有亲自种了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 水土不服、遭遇假种子、成吨的药材烂在库里……老董一路坎坷 。
“我的黄芪能活下来 , 能接着种 , 还能发展 , 都得益于政府的扶持 。 ”2020年 , 在省农业农村厅和林口县政府扶持下 , 老董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 , 产量2200吨 , 产值2100万元 。
近4年 , 老董的黄芪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 2022年 , 种植面积达到18000亩 , 预计到2023年将有6000亩达到起收标准 , 预估产量7000吨 , 预估产值1.4亿元 。
这期间 , 老董创造出寒地黑土“一芪五种”“六化一体”的栽培模式 。 生产的黄芪有效成分多糖含量高于《药典》标准8倍、甲苷含量高于标准5倍 。
到2022年底 , 老董共注册黄芪药材商品商标12组、创新技术31项 , 其申报并获认证的“林口黄芪”成为全国5个黄芪“地标”之一 。
老董改变了林口黄芪 , 林口黄芪也改变了老董 。
从“药农”向“药商”转变
“谁卖原字号 , 谁‘死’掉!”老董这话听着有些偏激 , 但却是他在种中药材这条路上“小步慢跑”7年悟出的道理 。
其实 , 老董的观点与政府发展中药材产业政策导向不谋而合 。 近年来 , 省农业农村厅给予黄芪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 把黄芪作为我省重点品种加以培育 , 成立了省黄芪品种专家委员会 , 并提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服务链 , 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升级 。
老董深知 , 靠种中药材、卖原字号是没有前途的 。
2020年开始 , 在省里专项政策的支持下 , 老董在莲花镇投入1800万元建设年加工能力2000吨的中药材饮片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