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变“金荞” 群众腰包鼓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
红桥镇大坪子村——
苦荞变“金荞”群众腰包鼓
作者:通讯员熊喆
苦荞变“金荞”   群众腰包鼓
文章图片
荞麦丰收美景 。 (通讯员王正宁摄)
海拔2000多米的红桥镇大梨树村大坪子村民小组有村民63户310人 , 属典型的高寒山区 , 长期以来受地理、交通、产业等各方面制约 , 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 。 脱贫攻坚期间大部分村民搬出大山居住在集镇周边的坝子里 , 如何让土地产生收益成了搬迁村民的烦心事 。 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推进 , 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总支的带领下 , 大坪子村聚焦规模化苦荞产业发展 , 苦荞变成“金荞” , 群众腰包不断鼓了起来 。
党建引领“订单化”促盘活土地
村民从山区搬迁到坝子后 , 因为山高路远、出产不高、效益不佳导致了大量的土地闲置 。
“大坪子村的土地都是连片的 , 适合规模化种洋芋、苦荞等适应高山性作物 , 但现在没有研究出一个好的出路 , 土地大多都撂荒了 , 群众没有收益 , 太可惜了 。 ”大梨树村党总支书记毛红才向镇里分管产业的负责人多次这样反映 。
针对这个问题 , 红桥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要盘活土地 , 做好长远规划 , 不仅要让群众想种地、种好地还要有盼头、有赚头 。 通过多方寻找、多次沟通和召开服务本地企业座谈会后 , 红桥镇致富带头人宁蒗县泸沽湖农旅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伟表示愿意助力家乡产业发展 , 由红桥镇寻找1000亩土地 , 公司以“供种子+保底价+后商价”的方式与党委政府合作 。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红桥人 , 现在我们公司‘女儿珍’苦荞品牌已经有了一定影响 , 开发了苦荞酒、苦荞茶、苦荞面条等产品 , 我想为家乡产业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 ”陈伟说 。 这份沉甸甸的“订单”把镇党委政府和大梨树村“两委”的最大的难题解决了 。
组织保障“规范化”促共赢发展
“现在 , 订单有了 , 种子有了 , 价格也有了保障 。 通过积极对接 , 县农业农村局愿意免费提供一部分种子 , 剩余部分由宁蒗县泸沽湖农旅产业有限公司免费提供 , 宁蒗县泸沽湖农旅产业有限公司定立了保底价 。 ”镇党委书记在苦荞产业落地推进会上的话语给村民们鼓足了信心 。
随后 , 村党总支通过多种方式向大坪子村涉及土地村民进行种植协议宣传和听取群众意愿 , 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 。 “这事真的太好了 。 有了这样的规划 , 大量土地就不会荒废了 。 ”大坪子村民沈国富在村民大会上高兴地说 。
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后 , 为保证公司和群众实现共赢发展 , 镇党委政府决定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模式 , 由村级党组织领办的种植养殖合作社代表群众与公司进行签约 , 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损 , 党组织保证免费提供的种子按时按质种下去 , 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 。
“现在 , 党委政府和村委给我们找到好的发展出路 。 我们一定好好干 , 把苦荞种好赚到钱 。 ”发放种子现场村民们纷纷激动地说 。
技术支撑“科学化”促提质提量
为保证“致富荞”能够种得下、种得出 , 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 , 镇党委政府邀请了省农业农村厅苦荞种植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实操培训 。
“这次培训会 , 让村民们放弃了以往传统种植的方法 , 并对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是一次推动 。 ”村党总支书记在学习现场感叹 。
苦荞变“金荞”群众腰包鼓】近日 , 大坪子村的苦荞迎来丰收 。 冬日的阳光映照在大坪子丰收的田间地头 , 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大家都在“荞香”里说丰年 , “荞穗”中道幸福 。 据统计 , 大坪子村苦荞产业产量达到了46万斤左右 , 亩产量达到了380斤 , 户均增收1.45万元 , 产量最多的农户增收3万余元 。 作者:通讯员熊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