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我省粮食生产连续两年超过800亿斤发展纪事
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文章图片
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玉米收割现场 。
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文章图片
梨树县持续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 , 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 , 全程机械化操作 。
农业是我省的最大优势 , 是全省振兴发展的根基 。 近年来 , 我省粮食产量连续跨上700亿斤、800亿斤两个大台阶 , 以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92%的全国粮食产量 , 粮食单产、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占全国前列 , 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 。
据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 , 2022年 ,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 , 连续两年超过800亿斤 , 比上年增加8.32亿斤 , 净增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 。 全省粮食单产940.52斤/亩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58% , 在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中位列第一 。
藏粮于地
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份 , 我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 坚决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 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力度 , 为全年粮食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寒冬时节 , 行进在梨树县乡间 , 道路两旁 , 收割完玉米被秸秆覆盖的黑土地一望无际 。 走进梨树县白山乡达利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 , 映入眼帘的是满院金灿灿的“粮垛子”和检修维护后排列整齐的大型农机具 。
“同传统耕作模式相比 , 玉米秸秆免耕种植技术不仅能解决秸秆问题 , 还能减少农药、化肥投入 ,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起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效果 , 长出来的玉米叶片宽大、秸秆粗壮 。 ”合作社理事长董雅丽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 , 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 , 得益于“梨树模式” , 玉米每公顷产量从1.8万斤增加到现在2.3万斤以上 , 一亩地能增产近20% , 一年比一年好呀!
2022年 , 梨树县持续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 ,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 , 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 , 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 , 全程机械化操作 , 整县推进实施黑土地“梨树模式” 。
为确保黑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 我省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 与中科院签订框架协议 , 开展黑土地退化阻控等150个课题研究 , 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 。 在西部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与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20万亩 。 强化保障体系建设 , 成立粮食安全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 颁布《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 , 先后制定出台全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实施意见、考核评价办法、督察办法等 , 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工作推进体系 。
“在全省46个县推广‘梨树模式’基础上 , 进一步拓展保护性耕作模式 , 初步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 , 探索形成了秸秆覆盖还田、深翻还田、碎混还田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模式 , 并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 ”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说 。
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 , 我省还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大中型灌区为重点 , 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 , 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 在长白山林农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台地平原区、西部冲积平原区 , 打造10个建设规模15万亩 , 亩均投资标准达到3500元以上的“绿色生态型”“浅山宜机型”“智慧高产型”“节水高效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 引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 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