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脑梗心梗缘何“看”上了中青年

不少中青年正“超越”老年人 , 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 甚至出现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 这是必须正视的健康问题 。
说起脑梗、心梗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回避的“前传” 。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其实在我们儿童期(9岁左右)就已开始 , 并且 , 动脉粥样硬化每个人都有 。 形象地说 , 就是血管这条河流的河床出了问题(即斑块) , 影响了水流 , 当出现血栓(包裹住斑块的组织) , 就会危及生命 。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后果有二:
【中青年|脑梗心梗缘何“看”上了中青年】一是引起血管的固定性狭窄 , 从而导致血管供应的器官组织出现缺血 , 相应症状最明显的就是疼痛 。
最常见受损的动脉是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 , 具体表现为动脉瘤、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血管性痴呆或脑梗死、肾功能不全、间歇性跛行等 。
二是形成血栓 , 形象地说 , 在血管这条河床上 , 小土丘不稳定 , 会出现各种突发性事件 。 例如 , 突然出现大的裂隙 , 那么血管内部一些隐藏物质就会直接与河水接触 。 这些物质是不应该出现在河水中的 , 因此河水中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等会被激活 , 在有裂隙的地方形成防护围栏 , 同时网罗血管内的红细胞重重包裹裂隙 , 将这些物质隔绝在河水外 , 于是河床上 , 包裹住粥样斑块裂缝的东西 , 就是血栓 。 血栓形成后 , 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阻断河水(血液) , 那么 , 这条河流灌溉的庄稼(脏器)就会在一定时间内死去 , 即发生心梗(20-30分钟)或脑梗(4-6分钟)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有不可控的因素:
第一就是年龄 。
血管这条河流中的泥沙沉积是一个从出生即开始的过程 。 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并不可怕 , 大多数不会引发严重后果 。 随着年龄增加 , 到了老年期 , 如血管狭窄超过50%时 , 才有可能出现各种缺血的症状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冠心病 , 表现为心绞痛;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脑缺血 , 表现为言语含糊、视物不清、肢体无力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动脉硬化性闭塞 , 表现为疼痛、下肢皮肤变冷、间歇性跛行等 。
第二就是性别 。
女性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低 。 这是由于雌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我们的河床上覆盖了一层保护膜 , 能减轻各种泥沙及废弃物的损伤与沉积 。 不过 , 绝经后的妇女 , 由于丧失了雌激素的血管保护作用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会迅速增加 。
第三就是遗传因素(家族史) 。
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为例 , 如果有一级男性亲属男性在55岁前 , 或一级女性亲属在65岁前发生冠心病 , 就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 本人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会大增 。
年龄、性别、家族史 , 这是我们不可控的 , 但另一些危险因素是可改变和控制的 。
第一 , 睡眠、饮食、吸烟等生活习惯 。 以饮食为例 , 不良饮食习惯是会致病的 , 所谓不良饮食习惯是指摄入过多糖类、高热量、较多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 , 这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炎症反应 , 这些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
第二 , 身体的炎症状态 。 炎症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病因 。 这里的炎症并非特指感染或者免疫性疾病等具体的疾病 , 而是人体处于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状态 , 通常由压力、应激、焦虑等带来 。
第三 , 没有运动 。 从事久坐职业的人群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