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 。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
四气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
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 。从常见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 。温热性质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补虚等作用,适合寒证等选用,如生姜、韭菜、辣椒、羊肉、狗肉、鸡肉、龙眼、橘子;寒凉性质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适合热证等选用,如西瓜、白菜、冬瓜、萝卜、苦瓜、丝瓜、梨、绿豆等 。
【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最有效的食疗方法】 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食疗,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 。
《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 。谷味苦,先走心 。谷味甘,先走脾 。谷味辛,先走肺 。谷味咸,先走肾 。”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 。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从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这将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阴、阳不同属性归纳为两大类,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 。在《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这里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由于五味的不同,才有了或散、或收、或缓等功效上的差别 。
- 饮食习惯|咸鱼腊肉很好吃,但吃多了真的会致癌?牢记3点,或无后顾之忧
- 低脂饮食不等于清淡饮食
- 饮食|正糖名家提醒,糖尿病这些误区不可不知!
- 饮食|人过50岁,膝盖疼,走路难?这4个要点要谨记,让膝盖多用20年
- 饮食习惯|头晕,走路不稳是怎么回事?与什么原因有关?建议了解
- 因为|糖尿病并非不许吃喝,饮食做到这5点,血糖不会差
- 神经元|吃得不对会“变笨”!饮食做到这几点,大脑更年轻!
- 吃盐|孩子的饮食该如何合理添加盐、糖?
- 饮食|患有慢性肾炎,饮食要牢记这4点,以免增加肾脏负担,需了解
- 饮食|血糖高不高,看看手,若没有3种情况,那就恭喜,血糖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