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习俗由来 吃乌米饭忌坐门槛

【导读】立夏的习俗由来,立夏日对今人来说,立夏不过是一个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 。可是,我们的先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 。”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 。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 。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地区则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脚以避蛇之俗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亦有过立夏节的习俗 。小编就为此专门整理了立夏的常见的习俗,供大家参考:
立夏习俗:立夏吃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


立夏的习俗由来 吃乌米饭忌坐门槛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

【立夏的习俗由来 吃乌米饭忌坐门槛】立夏习俗:吃乌米饭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 。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人人爱吃 。
立夏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食用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


立夏的习俗由来 吃乌米饭忌坐门槛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

立夏习俗: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 。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 。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


立夏的习俗由来 吃乌米饭忌坐门槛
立夏习俗: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 。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 。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