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率上升加剧病毒变异担忧,专家建议应持续监测( 三 )

】实际上 , 已经有文献报道 , 2020年流行过的南非株 , 有可能就是在这些病人当中出现的 。 而奥密克戎毒株也是之前没有被监测到、突然出现的 。 “出世”之前 , 它可能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酝酿” 。
感染率上升加剧病毒变异担忧,专家建议应持续监测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1日 ,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胜太社区内 , 人们排队候诊 。 当日 , 南京江宁区16辆发热流动诊疗车开进居民小区和企业 , 为群众提供便捷诊疗服务 。 图/人民视觉
如何开展病毒变异监测?
“如果不做基因测序 , 你基本上是在打一场没有情报的战争 。 ”2021年春天 , 当疫情在印度引起海啸时 , 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阿希什·贾哈指出 , 对病毒变异监测和预警的不足 , 成为印度疫情当时的主要“推手”之一 。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对病毒变异的监测 , 一方面有助于弄清楚病毒的遗传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另一方面能够为及时评估现有疫苗和药物提供最现实和真实的靶标 。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疫苗的研发等 , 都要基于病毒的基因序列 。
12月20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 , 新冠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后 , 中国CDC病毒病所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 。 该方案要求 , 每个省选三个城市 , 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 , 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 并且在一周内 , 将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 , 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 , 许文波说 , 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 , 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 , 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 , 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 , 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
刘善虑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学习、工作过 。 刘善虑认为 , 这个监测方案是很大的进步和很好的开端 , 但是他也提出了建议 。 监测的哨点应该铺得更广一些 , 每个省份只选三个城市可能未必能代表城乡的各种情况 , 而且国内也完全有更大范围的测序能力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期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提出 , 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 , 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 。 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 动态分析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
2021年初 , 美国的规定是要对5%确诊病例的病毒标本做基因测序;美国加州在2022年9月与10月分别对15%与13%的新冠感染病例进行了测序 , 这些病例城乡都有分布 。 “美国就是能测就测 , 不见得要限制10例或15例 , 随机采样的话 , 数据更有价值 。 ”刘善虑说 。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 考虑到大量的感染病例不会上报 , 只有对更高比例的核酸检测样本做全基因组测序 , 才能代表当下的实际病毒株流行状况 。
刘善虑认为 , 未来不要忽视免疫力比较低下人群的采样和分析 。 另外 , 他提出 , 从北美和欧洲的研究来看 , 也有很多动物感染了新冠 , 也不要忽视对动物的检疫和传播模式监测 。
同样重要的是 , 多位学者指出 , 从临床中采集的基因序列样本 , 要与疫情流行趋势、病人症状相结合 , 从而能对这些突变的序列可能导致的传播力、致病性进行研究 。 蓝柯也强调 , 对突变株的毒力要有一个科学和综合的评估 , 这需要临床、公卫和实验室研究的互相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