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来袭,怎样健康过冬?(健康直通车(第107站))( 二 )


什么是失温?韩清丽介绍 , 失温也称低温症、低体温症 , 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 , 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低于35摄氏度) , 并产生一系列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 。 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 , 失温最终可能造成死亡 。 失温多见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饮酒后的人、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等 。
“失温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身体产热保暖的能力与散热的速度 。 ”刘兴霞介绍 , 保暖的能力关键看人们所穿的衣物尤其贴身衣物是否潮湿 。 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 , 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环境下衣物被冷水浸透 , 失温也可能在4—5摄氏度的天气情况下发生 。 预防失温主要从湿、冷、风三方面入手——要注意保暖 , 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 , 注意休息 , 及时补充热量、更换湿衣服 , 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 。
刘兴霞介绍 , 身体失温发生时 , 成人可能出现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有睡意等 , 婴幼儿则会出现皮肤鲜红、发冷等 。 如果发现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 , 应及时测体温 , 如果体温低于35摄氏度 , 要立即就医 。 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 ,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升高体温:进入温暖房间或住所 , 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 , 采取相应措施温暖身体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 , 服用热饮料(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 , 也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 , 帮助提高体温 。 情况缓解后 , 需尽快就医 。
低温烫伤别小觑
寒冬时节 , 不少人通过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时发生低温烫伤 。 低温为何也会导致烫伤?
“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理解的烫伤 , 多见于因高温液体、蒸汽、明火等高温损伤引起 , 属于高温烫伤 。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 看似温和的低温烫伤越来越常见 。 ”韩清丽介绍 , 当皮肤接触44摄氏度的热源持续6小时会造成烫伤 , 这种烫伤就叫“低温烫伤” , 即身体长时间接触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 。 能够导致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摄氏度 , 多由于使用不当造成 , 如同一部位接触时间过长、同时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取暖设备等 。 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 , 机体组织长时间受热源的烘烤 , 会引起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
“一般来说 , 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烫伤面积不大 , 但创面往往比较深 , 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 有的可深达骨质 。 如果处理不当 , 严重的会发生溃烂 , 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 这种损伤程度远比一杯开水直接浇在皮肤表皮要严重得多 。 ”刘兴霞提醒 ,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 , 可先用凉毛巾冷敷或凉水冲一下烫伤处 , 达到降温的目的 , 然后及时就医 , 千万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处 , 以免引起烫伤处感染 。
专家介绍 , 低温烫伤多发于婴幼儿、老年人 , 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以及长期卧床者 。 使用取暖设备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 例如使用热水袋时 , 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 可在其外面裹上一层毛巾之类的物品;如果用电暖宝暖被窝 , 入睡前最好取出 , 注意避免水流到电源插口内 , 以防电路短路 , 也不要边充电边取暖 , 以防触电;使用电热毯时 , 睡前一两小时打开电热毯 , 睡觉时关闭电源 , 不要整晚开着电热毯睡觉 , 同时避免温度设置过高 , 注意电热毯的使用期限 , 建议5年更换一次;使用暖宝宝时 , 严禁直接贴在皮肤上 , 以免烫伤 , 每隔1小时检查一次 , 如发现红斑或其他不适 , 要立即停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