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也是一门学问

有一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极为贴切 。但是至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大饥荒时代的老一辈的人,对于饮食方面的习惯却没有多少讲究,他们也从不挑剔 。到了现代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饮食在选择方面也变的多样化,但是人们在饮食习惯方面却离健康越来越远 。早上不吃饭、晚上喝酒应酬、吃饭暴饮暴食等问题接踵而至,之后引发肥胖、贫血、酒精肝、脂肪肝等各种问题 。其实吃饭也是一门学问,也有需要讲究的地方,我们往往在繁忙的生活中容易忽略掉,下面主要介绍了一些对人们健康有帮助的饮食习惯,只要按照以下的事项科学饮食,就能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所谓吃的科学,才能乐在其所!
【吃饭也是一门学问】吃饭也是一门学问
1、先吃爱吃的食物: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 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 。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
2、吃饭时挺直腰背: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 。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
3、吃饭环境要安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 。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就餐环境会使人的味觉变迟钝 。专家建议吃饭时不要选择环境嘈杂的餐馆,有轻柔音乐做背景,可以让人吃得更香 。
4、多嚼硬的食物: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 。这是因为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大脑皮层,可以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
5、别一个人吃饭: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 。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饭,心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 盛,可使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 。此外,多人一起吃饭,食品种类也多,每种吃一点容易达到营养平衡 。
6、特别饿时喝点粥: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 。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 。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 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
7、饭后别马上用脑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 。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开始工作 。饭后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
8、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
9、两餐间隔4至6小时: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会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至6小时比较合适 。
.fxarea{text-align:right;padding:4px;widht:100%;float: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