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土布“织就”多彩乡村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山西永济东开张村:
手工土布“织就”多彩乡村
朱萌本报驻山西采访人员郭志清
手工土布“织就”多彩乡村
文章图片
车间里织女们制作着多彩惠畅土布
永济市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供图
车间里 , 织布机“咿呀咿呀”作响 , 一只只梭子在千百根彩线间灵巧穿梭 。 织女们娴熟地制作着有“指尖上的非遗”“会呼吸的土布”之称的惠畅土布——这里不仅是织布纺线车间 , 也是游客的体验区域 , 不少游客在此体验纺织传统老粗布的乐趣 , 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
这座由手工土布“织就”的多彩乡村 , 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东北部的东开张村 。 在这里 , 村民们春育棉籽、夏管棉田、秋售棉花、冬织棉布 。 一年四季 , 春种秋收、机杼相闻 。
“如今村里生活好了 , 发展路子多得很 , 以前可不是这样 。 ”当地村民回忆 , 曾经 , 一条永卿路把东开张村分为南北两块 , 南边是盐碱地 , 冬春白茫茫 , 夏季水汪汪 , 出碱不出粮 。 村民只能靠着土质较好的北边种地维持温饱 。
抓好产业发展一直是东开张村的致富秘诀 。 1988年 , 年仅25岁的余艳平被推选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 面对村里情况 , 她自掏腰包、反复游说 , 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发展“南枣北果” 。 几经改革 , 村子南边连片种植的几千亩枣树成了村里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
在全村逐步摆脱贫困后 , 余艳平又注意到了当地的棉花被子 。
运城市永济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 , 老粗布在民间使用已有千年历史 , 村民们自己织布做衣 , 手艺代代传承 。 当地的土布制作复杂而讲究 , 经过轧花、弹花、整棉絮条、纺线、打线、染线、落线、整花型、整经做纬、闯杼、掏综、栓机、织布、了机、修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 , 一件成品才算完工 。 这些土布成品色彩艳丽、图案精美 , 手感舒适、品质上乘 。
依靠传统手艺 , 余艳平带着村里妇女们做了几床被子 , 多次到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推广销售 , 手感好、亲肤舒适的粗布织物很受欢迎 。 2005年 , 她找到了村里的织布能手担任技术员 , 购买织布机、纺线机等设备 , 在村里成立惠畅纺织品有限公司 。 公司发展过程中 , 她们背着织布机、带着产品现场织布做演示 , 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寻找市场 , 成功建立了多个销售网点 。
手工土布“织就”多彩乡村】2006年 , 东开张村60名具有老粗布手工技艺的村民联合起来成立了惠畅棉花专业合作社 。 2012年 , 成立惠畅文化创意公司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 开展老粗布设计研发 。 目前可生产冬夏各种棉被褥、手工土布等产品100余种 , 年产值达1800万元 , 直接带动就业800余人 , 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新加坡等地 。
织机响 , 致富忙 。 就这样 , 惠畅土布逐渐成了东开张村的支柱产业 , 村里妇女用巧手制作着一匹匹老粗布 , 用织布机“织出”了幸福生活 。 2017年 , 惠畅土布制作技艺被评为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2021年 , 正式被选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2016年 , 村里投资1000余万元 , 对惠畅老粗布园区进行了提升改造 。 以惠畅土布为核心产业 , 打造了惠畅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 , 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 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 , 逐步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研学、美食、游乐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 助力乡村振兴 。 据统计 , 产业园年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 , 不仅促进了惠畅土布系列产品的销售 , 也使这一非遗技艺得到广泛传承和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