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耳朵上的战争( 五 )


江显全也从行业痛点里看到了机会:国产助听器品牌要破局 , 有特色、有性价比的产品是很好的助推器 。 他希望用和进口助听器一样的芯片 , 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性价 , 博音最贵的产品不超过15000元 。 公司也正尝试拓展新场景 , 譬如将碳纤维作为助听器的外壳材料 , 推出可以远程解决终端消费者问题的APP 。
“助听器的核心技术无非就是算法 。 而中国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 做算法其实并不难实现 。 ”谈及技术困境 , 江显全持乐观态度 。 他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 聘请算法工程师和其他行业的电子专家开展助听器研发工作 。
周维同样认为突破技术壁垒并非遥不可及 。 他走访一圈发现 , 上海有一个具备核心代码编写能力的年轻团队 , 其成员大多来自苹果、谷歌 , 正利用深度网络学习技术来改善信噪比 , 很有可能攻克核心技术 。
业界也呼唤“鲶鱼”入局 。 “对于有实力的玩家而言 , 现在或许是进场好时机 。 ”周维了解到 , 目前在丹麦 , 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公司非常多而且很便宜 。 据说花上6000多万元 , 就能买一个能够研发软件核心代码的中等规模公司 , 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核心技术研究的过程 。
“收购是最容易也是最快的 。 ”周维表示 , 国内一些做大消费的巨头在全球各地设立研究中心 , 就是为了最高效去直接利用国外现成的科研成果和研究经验 。
“只要巨头们愿意做 , 我认为5年内国产助听器甚至可以打遍全世界 。 ”周维作出大胆假设 。 他希望国产助听器品牌能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 真正把价格降下来 , 惠及更多人群 , 最终实现超越并走向全球市场 。
余仕湖也坚信“在助听器行业可以做出更大的事情” 。 在他的设想里 , 助听器产品的终极目标就是智能化 , 也就是助听器能够自我调整 , 自我学习 。 随着技术快速迭代和发展 , 未来会形成“智慧聆听”这种概念——助听器像耳机一样戴上去 , 使用者就能够听懂各种各样的声音 。 “而传统的助听器国际巨头 , 在这个风口面前将无法调整方向 。 因为智慧聆听的技术 , 将使得传统的专业医生和经销商等渠道近乎失去价值 。 ”
余仕湖了解到 , 很多传统助听器行业之外的消费电子商家 , 正计划涌入这一赛道 。 “行业变革的风口即将到来 。 ”
资本也嗅到了风口的味道 。 除了已经上市的锦好医疗 , 又为智能今年获得近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 博音听力等初创型企业也传出融资消息 。
正与资本密切接触的江显全 , 直言从创业那一刻起 , 他就闯入了“一场漫长且艰苦的战争” 。 他翘首以待的是 , 当硝烟散尽 , 留在消费者耳朵上的助听器 , 能否变成另一番模样 。
【周维|耳朵上的战争】(李金株对此文亦有贡献 。 应受访者要求 , 张明朔、周维、赵立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