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董建华院士,总结出“脾胃通降论”,为中医科研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脾胃|董建华院士,总结出“脾胃通降论”,为中医科研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文章图片

脾胃|董建华院士,总结出“脾胃通降论”,为中医科研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文章图片

脾胃|董建华院士,总结出“脾胃通降论”,为中医科研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文章图片


董建华院士(1918—2001) , 是上海人 , 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中医学家 , 还是知名中医教育家 , 在1994年 ,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他在中医方面的造诣尤以对脾胃病的研究最为有名 。
他的“通降论”、“虚实论”、“气血论”等学术观点都是中医学上的全新观点 , 拓展了中医学上关于脾胃病诊治应用 , 董院士在通降论基础上创立的许多名方在临床上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 对于临床上针灸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 。

董建华出生于非常有名望的中医世家 , 他的曾祖父和外祖父都是闻名乡里的儒医 。 在这样浓厚的中医氛围下 , 他从11岁起就到私塾学习古文 , 后又入中学接受了现代教育 , 为学习中医奠定了扎实的文化根底 。
到他17岁时又在父亲安排下拜上海名医严二陵为师 , 跟随师父学习了六年 , 熟读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 , 对于其他历代中医名家著作也有广泛涉猎 , 同时也学会恩师大量的临床经验 , 完全学会了师父的诸般本领 。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 他深知想要成为一位中医大家 , 还得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才行 , 要不拘一格 , 广开思路 , 所以他就到处收集历代名家的经验方和医案 , 然后通过临床进行比较、运用和完善 。
1942年 , 董建华学成回乡 , 正式开始悬壶故里 。 在战争年代 , 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疾病也到处爆发 , 董建华倾尽全力救治百姓 , 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
解放后 , 董建华带头组建了青浦城乡联合诊所 , 亲自任所长 。 1955年 , 他又被选送到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深造 。 因其成绩优异 , 加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学习结束后就直接留校任教 , 负责教授伤寒和温病学 。

1957年 , 为了加强北京中医学院的师资力量 , 董建华又受命调任到北京工作 , 成为了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的主任 。
在北京工作期间 , 董建华忘我的进行着教学试点工作 , 不但提出了“多临床 , 早临床”的教学理念 , 还参与编写了全国第一部统编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 , 率先在全国推行二级学科的专业分化 , 促进了三级学科的发展 。 因为他所做的突出贡献 , 不负众望的于1960年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
董建华院士既传承了中医传统学术思想 , 又身兼百家之长 , 他于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 , 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学术思想 , 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 ,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中医栋梁 。
工作之余 , 还坚持整理总结医案 , 撰写专著 , 写成了《中医疑难病例分析》《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释义》《温热病讲义》《临证治验》等多部专著 。

董建华院士为了中医事业呕心沥血 , 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中医药教育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 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他的精神将永远勉励中医后辈深研岐黄之术 。

最后说一下 , 中医是一门天人之学 , 是涉及到宇宙时空的一门大学问 。 其次中医也是一门仁德之学 , 治病救人的过程也是行善积德的过程 。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套非常适合初学者的课程《医宗金鉴》 , 简单易懂 , 只要你感兴趣 , 坚持就能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