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迎来“大考”的一线医护:还没阳,就接着干

采访人员/李晶晶
编辑/刘汨
再次迎来“大考”的一线医护:还没阳,就接着干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帮助一位前来就医的老人|袁艺
12月15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 , 当前 , 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 三年来 , 医疗系统再次迎来“大考”时刻 。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当下的压力:北京市120急救热线日常呼叫量约为五千 , 高峰时段不超过一万 , 而近期呼叫量一度高达三万多;天津市发热门诊就诊量从平日1000人左右激增到3万人 , 增长了30倍 。
多位一线医务人员向北青深一度讲述了他们当下的处境:随着“新十条”等政策的出台 , 核酸不再是进入医院的“门槛” , 现在的头等大事是“治病救人” 。 所有医院都在抽调力量 , 支援发热门诊和急诊 。
同时 , 随着社会面感染人数上升 , 院内感染已经无法避免 , 医疗队伍正承受着大面积“减员” 。 有的科室只剩下一两名医生在值守 , 还有的医护正在“带病返岗” 。 特别是一些条件本就薄弱的基层医院 , 人力物资都出现了缺口 。
一位隔离病房的护理负责人 , 在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倒下后 , 已经“不敢”生病了 , 她有些自嘲地说:“还没阳 , 就接着干吧 。 ”
再次迎来“大考”的一线医护:还没阳,就接着干
文章图片
发热门诊内等候的患者|李晶晶
发热门诊里的等待
12月16日下午 , 北京朝阳医院的发热门诊里 , 一位83岁的老人躺在担架床上 。 他已经烧了10天 , 每天都是38度以上 , 叫不来120 , 家人自驾把他送来医院 。
在排了三小时队后 , 老人终于输上了液 , 插上了氧气管 。 外面没地方了 , 老人躺的担架床只能放在接诊室里 , 进进出出找医生看病的人 , 都要小心翼翼绕过去 。
老人女儿做好了熬个通宵的准备 , “好不容易进来排上号了 , 多不容易 , 起码得守着 , 让他退了烧 。 ”
走廊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老人 , 有的是坐在轮椅上、守着卫生间门口输液;有的老人只能站着 , 已经烧到浑身是汗 , 双手抖动 , 还要小心护着输液管 , 别被来来往往的人拉扯到 。
等待中 , 摩擦很难避免 。 有病人焦虑地问接诊台:“排了这么久 , 怎么还看不上啊?”工作人员无奈里带着哭腔 , “您也看见了 , 大家都在这排着呢 。 ”
还有人跟医生提出“插队”的要求 , 也被拒绝了 , “按号来 , 要不您跟走廊里其他人解释去 。 ”唯一得到优先照顾的 , 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 90岁了 , 一直高烧不退 。 在老人被推进去时 , 门口还等着一对80多岁的老两口 , 他们坐在自备的马扎上 , 老先生一边给老伴喂着面包 , 一边握着手安慰 , “没关系 , 会排到的 , 会排到的 。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昂透露 , 12月11日 , 北京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 , 是一周前的16倍 。 一位出诊医生告诉深一度采访人员 , 在这之后的一天里 , 他在8个小时里看了90多个发热病人 。 最长的病人 , 等了近6个小时 , 大部分都等待了2到4个小时 。
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发热隔离病房 , 护理负责人颜宁说 , 这几天情况有所缓和 , 至少能做到“进出平衡” , “(病人数量)应该不会再往上走了 , 但短期内也很难回落 。 ”
他们病房就在发热门诊楼上 , 收治那些症状严重的病人 , 不光高烧 , 还有基础病 , 甚至出现了昏迷 , 其中以老人居多 。 隔离病房有20个床位 , 是由呼吸监护室改建的 , 但这还不够 , 一间急诊监护室也在承担着这样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