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医生提醒:防治脑中风,要及时疏浚“淤塞河道”,让脑组织“满血复活”

作者:衣晓峰 李羽薇 岳金凤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性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塞)最为常见,约占脑卒中的70-80%,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致使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脑组织坏死。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约200万,70%的生存者大多遗留偏瘫失语等残障,5年复发率在40%以上,而且缺血性脑卒中每年仍以8.7%的速率迅猛增长。一旦罹患脑卒中,给病患乃至整个家庭都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经济负担。
入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陡降,伴随一场场低温寒潮,脑卒中发病率也呈快速上涨的趋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卒中分会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及脑卒中中心主任张卓伯教授提醒,严寒天气塑造的不仅仅是漫天的雪花和晶莹璀璨的冻雨树挂,还有卒中病的趁机作乱,不可不防。

ds医生提醒:防治脑中风,要及时疏浚“淤塞河道”,让脑组织“满血复活”
文章插图
一老一小两个案例今年56岁的李先生,平素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天早上吃完饭后,他发现自己的右侧胳膊有点不听使唤,起初并没在意,然而症状却逐渐越来越重,很快右手和右腿都抬不起来、完全不服从指挥了,同时说话吐字含混不清,家人见状急忙把他送到了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经科主任张卓伯教授快速详细地问诊、查体,并经急诊头CT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患者入院时发病已超过8小时,错过了静脉内药物溶栓的最佳时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小于4.5小时)。张教授当机立断,迅即施行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认李某左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术中给予溶栓药物,再次“疏浚”开了这根重要的血管。现在,出院后的李先生恢复良好,右侧肢体力量和正常人相差无几,避免了人们常见的“挎筐”、“拄拐”的脑卒中后遗症现象。
不仅仅是中老年人容易被卒中病所“暗算”,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同样也不能幸免。今年35岁的小周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业务经理,平时业务特别忙,经常熬夜加班,“5+2”“白+黑”正是他的日常写照。今年入冬以来,这位小伙子在网络视频会议中骤然出现两次右上肢“失灵”的情况,几分钟后就自行缓解了。因为常年伏案工作,周经理以为是颈椎病导致的,未予以理会,而当第3次症状来袭后,他的右上肢几乎完全动不了了。在同事的陪伴下,小周立刻来医院就诊,经头部核磁检查,发现其左侧大脑中动脉呈中-重度狭窄。结合患者病情,张卓伯教授为他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在其动脉狭窄之处施以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使狭窄的血管再次通畅起来,周某因而从根源上躲开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伤害。
脑梗死预警的信号通过上面一老一小两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张卓伯教授提醒大家,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中风悄然来袭时,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例如肢体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口角歪斜、共济失调、偏盲等,部分人可伴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问题。当有上述异常时,务必警觉起来,即使症状得到立刻和完全缓解,也不要自行在家观察,要迅即就医;如症状较重,需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运至具有急性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这样的医院通常都有急诊绿色溶栓通道或正规的卒中中心,可优化流程、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确保急性脑卒中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打通血管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