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抑郁症的本质,治疗会更通透

明白抑郁症的本质,治疗会更通透

昨天一位女性患者问 , 我抑郁8年了 , 目前还在服药 , 如果我结婚了 , 我的孩子会患抑郁症吗?
这是很难一下子回答的问题 , 但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 它能让我们进一步思索抑郁症治疗的深度 。

20多年的实际治疗中发现 , 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大都具有遗传易感性 。

有的是患者父母一方是抑郁症患者 , 有的是患者父母一方性格非常敏感 , 有的是患者家族其他成员有类似的疾病 。

没有可靠的医学证据说抑郁症会遗传 , 但实际治疗中发现 , 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大都具有遗传易感性 。

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就是患者性格的高敏感性 。

抑郁症的发生其实是基因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 只有遗传易感性 , 生活中缺少环境的刺激 , 抑郁症发生的几率也不大 。
实际治疗中发现 , 环境刺激的时间节点几乎是集中在患者的童年 。


患者A , 中度抑郁 , 母亲性格敏感 , 胆小 , 焦虑 , 患者同样非常敏感 。 患者说 , 她发个朋友圈都会迟疑几天 , 担心没有人点赞 。 患者母亲说 , 孩子小的时候 , 她很少和孩子亲近 , 也很少抱孩子 , 对孩子态度比较冷淡 。

进入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清理的时刻 , 患者爆发出了恐惧和歇斯底里的情绪 。
患者B , 中度抑郁 , 母亲是抑郁症患者 , 父母关系不和谐 。 患者非常敏感 , 自卑 , 生活中很多不顺心的小事都可以让她泛化到人生的失败 。

患者说小的时候经常受到父亲的责骂 , 在她的记忆里 , 父亲从没有表扬过她 , 有的都是责怪和埋怨 。

患者C , 重度抑郁 , 母亲强势 , 父亲性格敏感 , 负面 , 父母关系不和谐 。 患者说 , 她小的时候 , 父母经常吵架 , 每次吵架她都感觉很恐惧 , 担心父母因此分开 。 患者说 , 小的时候 , 她不愿意去上学 , 总想粘着妈妈 , 她说她担心放学回来后父母分开了 。

患者的童年是在极度不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 清理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的时候 , 患者的情绪是歇斯底里的 , 是充满恐惧的 。

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 , 到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 , 再到阿德勒的克服童年的自卑 , 都在说明:童年的生活环境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
没人能避免遗传易感性的发生 , 但父母能做到有意识地规避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刺激 。
所以 , 上述女患者如果能给未来的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 十足的关爱 , 多多鼓励孩子 , 赞美孩子 , 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很低 。

那么在治疗中 , 治疗的重点程序是什么呢?
抑郁症患者普遍的思维倾向是自动思维占主导 , 即不假思索地否定自己 。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患者在童年的生活中 , 安全感没有很好地建立 。
安全感有内外两个层面 , 外层面是患者的认知层面 , 即患者“相信”周围的人事物是可信的 , 是安全的 。
内层面是患者的底层安全感 , 它涉及患者体内生化物质的平衡 。

内外两个层面是交互作用的 , 一旦动摇了底层安全感 , 外层面的安全感将失去根基 , 很容易坍塌 。

底层安全感匮乏的人会以怀疑的视角看世界 , 看周围 , 会把自己内在的担忧投射到对方的缺点上;底层安全感充足的人会相信自己 , 相信周围 , 会把对自己的相信投射到对方的优点上 。

抑郁症的治疗 , 患者安全感的重新构建非常重要 , 而底层安全感的构建则更加重要 , 它是患者整个安全感体系的基石 。 底层安全感的构建是抑郁症治疗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