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奥密克戎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出现重大突变”( 二 )


保罗·比尼亚斯:我认为这种推测很合理 。 一方面 , 此前已经有很多针对艾滋病患者或者其他免疫抑制群体的研究 。 研究显示 , 免疫被抑制的个体很难摆脱病毒 , 病毒的确会以较高水平在这类人群中停留更长时间 , 并实现更多突变 , 进化得更快 。
另一方面 , 南非地区的确有许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 , 有许多免疫受到抑制的个体 。 尽管我们现在没有明确证据 , 但串联起这些线索后 , 会发现这种推测很合理 。
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 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该推测成立 , 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免疫受到抑制的个体 , 南非并不特殊 。
新京报:这个推测对全球未来抗击疫情有哪些启示?
保罗·比尼亚斯:如果这个推测成立 , 这也提醒世界 , 应该加倍努力治疗艾滋病 , 让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以及其他免疫抑制群体有良好的免疫系统 。 另外 , 还要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口规模 , 降低新冠病毒进化出免疫逃逸能力的可能性 。
奥密克戎变异比预想严重 , 但并不意味着新冠出现“重大突变”

传播|“奥密克戎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出现重大突变”
文章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6日 , 因奥密克戎传播 , 意大利收紧防疫措施 , 意大利警方正在地铁站内检查“绿色通行证” 。 图/IC photo
新京报:相较先前的变异株 , 奥密克戎上出现50多处突变 , 仅在刺突蛋白上便有30余处突变 。 这是否意味着 , 新冠病毒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
保罗·比尼亚斯:我们先前的确未见过类似奥密克戎突变的数量水平 , 它的变异情况要比我们预想的严重 , 但很难就此下判断称其为“重大突变” 。 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 , 新冠病毒的变异即将在某刻停止 , 也没有证据证明 , 这些突变不会在其他变异株上重复 , 或者下一个变种将是奥密克戎衍生变异株 。
新京报:新冠病毒自身有“纠错机制” , 为何奥密克戎还是存在大量突变 , 你如何看待新冠病毒变异的速度?
保罗·比尼亚斯: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已经追踪研究新冠病毒近两年了 。 我们对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突变速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了解 。
人们应该意识到 , 当我们把新冠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放在一起比较时 , 新冠病毒产生的突变数量其实非常少(trivially small) 。 因为新冠病毒有“纠错机制” , 而艾滋病病毒没有 。 这种“纠错机制”会降低病毒在自我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突变数量 。 因此看起来 , 奥密克戎算是一个“异类”(Outlier) , 因为它存在大量突变 。
虽然新冠病毒的“出错速率”较低 , 但如果病毒感染了大规模人口 , 也会大幅提升病毒突变的数量 。 举例而言 , 就算新冠病毒复制10次出错1次 , 但它感染大量人群 , 完成数十亿次复制 , 那么综合两方来看 , 新冠病毒还是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 整体来说 , 复制准确性只是影响病毒变异速度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
随后 , 这些大量突变会经历自然选择 , 能在感染后康复或已接种疫苗人群中存活的突变显然更有生存优势 , 这些突变就会继续存在 , 甚至变得更为普遍 。
新京报:就目前出现的变异株来看 , 它们的传播性似乎都有所增强 。 南非和挪威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症状也较为轻微 , 新冠病毒变异是否朝着传播性增强、致病性下降的方向发展?
保罗·比尼亚斯:病毒的突变是随机出现 , 它的自我复制机制并不会提前知道每一处突变都会带来什么影响 。 是突变后的自然选择压力 , 根据病毒的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将部分突变筛选出来 , 让它们在基因组中得以留存 。 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下 , 拥有优势的变异株才能继续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