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血压升高,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大!你的血压是正常的“杓型”吗
来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
作者:二呆姐姐
一个人24小时的血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 血压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短期变异——如清晨起床的血压小高峰 , 运动和应激导致的血压升高 , 夜间的血压可因失眠 , 觉醒以及夜尿等夜间行为而升高 , 因此 , 每个个体的24小时血压节律各有不同 。
血压的昼夜节律可以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easurement,ABPM)来评估 , 根据昼夜血压动态变化曲线的形态 , 夜间血压模式可以分为四种模式:正常情况下睡眠时的平均收缩压会比清醒时下降10%-20% , 这被定义为夜间血压的“杓型模式(dippingpattern)” , 这是人体的正常神经内分泌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所致的 。
如果夜间收缩压下降少于10% , 则被认为是“非杓型(non-dipper)” , 如果夜间血压超过白天 , 称之为“反杓型(riser)” , 下降超过20%的则是“超杓型(extremedipper)” 。
文章图片
可能很多人在监测和调控血压时只注意到了白天的血压 , 然而 , 血压的管理是多维度的 , 最新的全球高血压指南建议要及早、严格、24小时控制血压 , 以预防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 如果仅局限于控制好日间血压 , 仍然会有残余风险 。
夜间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在10余年前 , 一项Dublin前瞻性研究纳入了5292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 在基线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 随访8.4年后表明 , 夜间血压升高是心血管死亡最显著的预测指标 , 每升高10mmHg , 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1% , 预测价值高于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和诊室血压(19% , 12% , 6%) 。
同样的 , 日本学者进行了一项大型的前瞻性ABPM研究(JAMPstudy) , 结果去年发表在了Circulation , 研究者发现夜间血压升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 且独立于日间血压预测风险 , 尤其是“反杓型”血压模式即夜间血压高于日间的情况时 , 心血管风险(HR,1.48[95%CI,1.05–2.08])与心衰风险(HR,2.45[95%CI,1.34–4.48])增加得最为显著 。 然而 , “超杓型”血压则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应避免夜间血压过度下降 , 影响脑血管的血供 。
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患者中 , 非杓型/反杓型血压也是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因心衰而住院、以及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另外 , 夜间高血压也与靶器官的亚临床损伤有关 , 有研究表明 , 相较于没有出现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 , 有靶器官损伤的夜间血压更多的呈现出“非杓型/反杓型”模式 , 这些患者更有可能出现隐匿性脑血管疾病(头颅核磁共振可以看到隐匿性脑梗、微出血和白质疾病) , 且更倾向于诱发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性心脏病、血管损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慢性肾脏病 。
文章图片
因此 , 与白天血压相比 , 夜间血压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更密切 。 以前人们将120/70mmHg作为夜间高血压的界值 , 但在2017的AHA/ACC指南里 , 界值下调至了110/65mmHg , 这说明近些年人们对夜间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 针对夜间高血压的减压策略是有必要的 。
夜间血压升高是为何?
夜间血压节律本该是健康的“杓型” , 但各种原因导致夜间的肾上腺素能增加和副交感活动的减少或血容量增加会导致本该是一天中“波谷”的夜间血压下降放缓 , 甚至比白天上升 。
- 血压|主动脉夹层可夺命?这五类人是高危人群,需高度重视
- 变化|邵东市中医医院:血压很“善变” 怎么办?
- 并发症|“我还年轻,血压高一点没事”错,若不及时降压,警惕3大并发症
- 肾功能|与尿蛋白升高有关的5个信号是尿毒症的前兆,肾友要当心
- 夜间常口渴,嘴巴发苦,或是4种疾病的出现,可惜多数人忽视了!
- 降血压|高血压患者,经常做这4个运动,或有助于控制血压,不妨试试
- 高血压|花生是高血压恶化的“助推器”?医生提醒:1种水果要忌口,以免心梗“上门”
- 生活|高血压别不当回事,警惕变成脑出血!
- 高血压|血压升高了还能吃鱼吗?提醒:想要血压稳定,这2种食物要少碰
-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几率特别高的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留心,4个“危险”的时间段,容易出现脑梗、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