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为光明而战( 三 )


战创伤的预防是侯豹可近年主攻的课题 。 为此 , 他成立了一个调研课题组 , 专门研究部队眼科的流行病学 。 他联系了21家部队医院 , 带领调研团队跑遍全国 , 找到了1400多个案例 , 一一对病人进行随访调研 。
针对不同的军兵种 , 侯豹可将各种疾病进行了整理分类 , 并寻找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与方法 。 他带队编写了一套防护手册 , 每次巡诊都要带上 , 对一线官兵进行详细宣讲 。
如今 , 随着战场武器装备不断迭代出新 , 侯豹可还率领团队研究起了如何做好高辐射高强度用眼装备的防护 。 他希望能设计出一套护具 , 保护好战友们的安全 。
“我们是人民军医”
守护好战友安全的同时 , 眼科医学部的医疗“航迹”也在不断向更远、更偏的地方延伸 , 为更多人送去光明 。
今年9月8日至18日 , 李朝辉率队参加了国家扶贫攻坚战“三区三州”光明行第二站 , 来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为偏远贫困地区的百姓免费手术 。 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 李朝辉和战友们完成了201例手术 , 无一失败 。
出发前 , 李朝辉派出了一支先遣队 , 提前抵达当地考察环境 。 在传回来的照片中 , 李朝辉注意到不少老人都拄着拐杖 , 佝偻着腰 , 经调查得知 , 这是当地一种特有的大骨节病 , 不少老人都患有此病 。
【手术|为光明而战】腰背无法挺直意味着患者无法平躺进行手术 , 这是李朝辉从未遇到的难题 。 他紧急召集医疗队进行商讨 , 设计了几套手术方案 , 最终决定用塑料泡沫制作靠垫 , 手术时为老年患者固定好身体 。
沟通上的难题则依靠当地藏族护士解决 。 起初 , 每次进行手术 , 李朝辉的身边都要跟着一名当地护士做翻译 。 后来他带领医疗队自学藏语 , 临走前 , 已经可以和当地居民进行简单的对话 。
来到高海拔地区巡诊 , 高原反应难以避免 。 医疗队员们忍受着缺氧的不适 , 但只要上了手术台 , 他们立马就忘记了头疼、胸闷 , 用李朝辉的话说 , “眼里只有救治病人 , 再无暇顾及其他了” 。
巡诊中 , 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87岁 , 患有严重的白内障 , 几次外出求医 , 都被以年龄太大无法手术为理由拒绝了 。 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 , 李朝辉决心不再让老人失望而归 。
他和战友们为老人量身制作了4个垫子 , 将他紧紧卡在手术台上 ,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这一次 , 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手术 , 避免老人因长时间平躺而感到不适 。 走下手术台 , 已在黑暗中生活了多年的老人激动得哭了 。 两天后老人出院 , 他的子女特意带来一条哈达 , 坚持要献给李朝辉 。
类似的巡诊与便民服务在学部还有很多 。 2019年 , 医学部眼科副主任王丽强曾赴西藏日喀则执行视力筛查任务 。 那是她第一次上高原 , 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她的脸肿了一圈 。 一周时间里 , 她边吸氧边坚持工作 , 和队友共同完成了对当地几所中小学校全部学生的视力筛查 , 并为每一个近视学生免费配眼镜 。
在王丽强看来 , 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光明、重见清晰是眼科医生的天职 。 她忘不了 , 离开日喀则的那天 , 最后一所学校的师生集体前来送行 。 戴上新眼镜的孩子们簇拥着她 , 有些紧紧攥住她的衣角向她告别 , “那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眼神” 。
“不需要多少荣誉勋章 , 每一位患者重获光明的双眼、治愈后的微笑 , 就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褒奖 。 ”眼科医学部主任、已从业31年的李朝辉说 , “因为我们是人民军医 , 我们自当为人民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