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小心食源性疾病

日前备受关注的“结石奶粉”事件再一次敲响了食物安全的警钟,提醒大家关注的无疑是这类与食物密切相关的食源性疾病 。有感染内科专家指出,预防该类疾病,除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外,对个人来说,远离“生”、“霉”、“毒”的食品,讲究进食卫生最重要 。


在9月,正值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今年又恰遇学校开学以及教师节、中秋节,吃吃喝喝不停,尤其值得重视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污染有关
较早前,广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提醒各食品经营单位、快餐公司、集体食堂应特别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 。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 。据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曾文铤介绍,食源性疾病和食品的安全息息相关,其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食品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以及重金属、农药等化学性污染;第二是食品添加剂、容器和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第三是不慎食用有毒食物 。如果能从食品的生产、运输、贮存、食用等方面把好安全关,那么,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将会大大减少 。
200多种疾病可经食物传播
【9月 小心食源性疾病】有传染病专家指出,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余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 。其中,肠道致病菌(约10种)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种感染性腹泻 。而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主要有甲肝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病毒性腹泻、甲肝等疾病 。令人关注的是,食源性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学校及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为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
远离“生”“霉”食物
有疾病预防专家指出,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近年明显上升,特别是有吃“鱼生”习惯的地区上升幅度更大 。据介绍,吃了未熟透的食物,可能会染上寄生虫病,比如,一些国家的人喜欢吃生小牛肉,其国民弓形虫感染率可高达70%~80%;吃生鱼片、鱼生粥,易患肝吸虫病 。另外,霉变的食物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该类食物所含的有害物质不仅能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还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比如霉变甘蔗中的节菱孢霉菌产生的3~6肖基丙酸、霉变米面中的黄曲霉毒素等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曾文铤提醒,对于一些本身含毒素的食物,煮熟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毒蘑菇、含毒素的海鲜等 。此外,专家指出,中秋过节,市民收了很多的月饼、食物等,不能很快处理完,存放不当的话,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病病菌,引起腹痛腹泻,引发食源性疾病 。
温馨提示
预防食源性疾病3注意
广东省食品安全网提醒,预防食源性疾病应注意3个方面问题:
1.保持厨房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用具、餐具必须清洁,洗碗池定期清洁消毒,接触厨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干 。
2.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刀、案板等工具及装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开,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也要注意不生熟混放 。
3.包装食品要即时食用,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听装、瓶装的饮料和塑料真空包装的各类小食品一旦打开包装,最好即时食用,防止腐败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