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药,调理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平和而有效

一味奇妙的中药,调理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平和而有效

文章图片

一味奇妙的中药,调理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平和而有效

在过去 , 人参一般都是药店的“镇店之宝”之一 , 究其原因 , 主要有两点 , 一个是人参大补元气的功效十分强大 , 对于“血脱脉微”这样的垂危之证 , 若是方药对证 , 往往能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第二是人参在野外生长 , 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 , 喜好散光光照 , 森林棕壤和微酸性土壤 , 所以产量并不多 。 有道是 , “物以稀为贵” , 犹如人参这般药效强大、但却量少的中药 , 就逐渐变成了名贵中药 。 人参自古就被皇室所钟爱 , 常常被列为贡品 , 因此 , 老百姓一般用不起人参 , 为此 , 古代就有医家开始研究人参的替代品 , 也正是因为这样 , 另一味奇妙的中药就诞生了 ,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 , 可以起到替代人参的作用 , 它就是很多人颇为熟悉的党参 。

要说到党参 , 它的药用历史肯定是没有人参悠久的 , 必定是作为人参的替代中药 , 自然是人参出现之后很多年 , 才被人们发现的 。 人参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被收录 , 但是党参在明代和明代以前 , 都没有明确记载 , 只不过在南北朝时期 , 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提到了“上党在冀的西南 , 今采者形长而黄 , 状如防风 , 多润而甘” , 这个关于药物形态的记载 , 符合现代党参的特征 , 但是在那个时代依然是只有人参之名 , 而无党参之号 。


到了清代 , 著名的医学家张璐 , 他在《本经逢原》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概念 , “产山西太行山者 , 名上党人参” , 第一次与“党参”接近了 , 对于这个“上党人参”的功效描述 , 其实也接近现代的党参 , 因为张璐说“虽无甘温峻补之功 , 却有甘平清肺之力 , 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 , 所以 , 在这个时候 , 党参其实已经在临床中广为运用了 , 只是还没有正式以“党参”的名字出现 。 而后《本草从新》《百草镜》等本草古籍 , 正式将党参作为一个独立的中药 , 从人参的条目中分了出来 。
《本草从新》中记载 ,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 , 和脾胃、除烦渴” , 尤其是对于“中气微虚 , 用以调补 , 甚为平妥” , 但是对于党参的形态没有描述 。 而《百草镜》中对党参的形态却有一定的描述 , 首先指出 , 党参还有一个别名叫“黄参” , 对于党参的道地产区 , 也有明确交代 , 也就是“出山西潞安、太原等处” , 虽然党参“黄润者良” , 但是也有“白色者” , 未必就不能入药 , 不过“总以净软壮实味甜者佳” , 对此 , 还将党参分为了两类 , 即“嫩而小枝者名上党参 , 老而大者名黄党参” 。 从药用植物学的角度来说 , 党参是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干燥根 , 而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 所以二者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 , 是不同科的 。

党参和人参既然不是同科植物 , 那么 , 党参用来替代人参 , 这个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这个 , 最早是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其中有“党参功用 , 可代人参”的说法 。 对于这一点 , 清代名医张山雷也是颇有同感 , 首先十分肯定的告知大家 , “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 , 本与人参不甚相远” , 不仅如此 , 还提到了党参的独到之处 , “其尤可贵”的是 , 它不仅“健脾运而不燥 , 滋胃阴而不湿” , 而且“润肺而不犯寒凉 , 养血而不偏滋腻” , 还“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 所以 , 这个党参药性甘平而不温 , 却能发挥仅比人参稍弱一点的药效 , 却没有人参温燥的特性 , 所以 , 党参代替人参 , 只要不是用于急救 , 大概率是可以的 , 只是党参所用的剂量要比人参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