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有必要在学校开展抑郁症筛查吗?南都对话心理测评专家张建新

上海长宁区一小学涉及自杀问题的“问卷事件”让公众开始关注校园内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 “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 ”
实际上 ,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 , 需要精神科医生在医院做诊断 , 仅凭心理健康测评分数并不足够用来诊断抑郁症;但使用心理健康评估手段在早期发现学生的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上 , 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 测评结果可以令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提高对问题孩子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 从而加强彼此沟通 , 并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 , 以便共同给予问题青少年更多温暖和支持 。 这才应该是心理健康普查的初衷 。
不过 , 在实际操作中 , 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不只是发放问卷让学生填写这么简单 。 心理测评本身是高度专业性的工作 , 且有相关伦理要求 。
学校和家庭应如何配合用好测评工具 , 并配套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抑郁防治体系?南方都市报采访人员采访了中科院心理所原副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新 。

张建新|有必要在学校开展抑郁症筛查吗?南都对话心理测评专家张建新
文章图片

张建新 。 资料图
心理健康状况筛查要符合专业伦理
南都:在学校开展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筛查 , 是否确实有必要?心理健康调查应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来开展呢?
张建新:在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是必要的 , 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中 , 就包含着对自己和家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关怀和关爱 。 关心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 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应尽的义务 , 更是学校和家长们应承担的责任 。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心理健康调查与人口普查之间的不同 。 人口普查指标获取的人口数据都是客观存在的描述 , 比如家庭人口数量、家庭成员的实际年龄等等 。 只要被调查者真诚合作 , 这些数据就是准确、真实和不容置疑的 。
虽然心理调查结果通常也以数据方式呈现 , 但是这些心理健康指标高低、强弱和大小的量度数值都是对受测者主观反应的描述 , 这些数据会因受测者和其所处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而偏离受测者的真实心理状态 。
例如 , 在回答心理健康测评的相关条目时 , 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孩子较其他孩子可能会更为敏感 , 因而他们就会尝试隐藏自己的问题;而那些不一定有问题的孩子 , 则可能会因为猎奇心或其他理由 , 反而尝试让自己表现出很多问题 。 因此 , 由于孩子们的敏感性和好奇心等因素的影响 , 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就很有可能显示出这样的结果:健康的孩子似乎出现了问题 , 而有问题的孩子反而似乎状况良好 。
用专业的术语讲 , 心理测评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之人口普查要大很多 , 因而需要专业的介入 。 仅就这一点而言 , 心理健康普查虽有必要 , 但任何心理测评的实施 , 都一定要慎而又慎 , 一定要在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 。
这一次上海发生的问卷事件 , 将心理测评中的相关问题暴露出来 , 让更多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们认识到 , 心理测评是一件专业性的工作 。 作为心理测评专家 , 我必须要严肃地指出 , 任何此类心理测评普查都不能任意而为 , 否则就会导致“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 实施心理测评一定既要符合心理测评的专业标准 , 又要遵守心理测评的伦理要求 。
南都:怎么样来实施心理状况筛查才是符合专业伦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