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文,剑指临床药物研发!这类“创新”将遭当头一棒

不以临床为导向的创新 , 或将被视为「伪创新」 。
11月19日 ,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关于《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明确指出 ,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 从研发立题、到开展临床试验设计 , 都应从患者需求出发 , 而不仅仅是患者反馈的收集和量表的开发 。
官方发文,剑指临床药物研发!这类“创新”将遭当头一棒
文章图片
这一文件的发布 , 进一步明确了创新的「定义」 。 这意味着 , 那些临床价值不高的新药 , 将会被退回或增加审批难度 , 相关企业投资或将「打水漂」 。
不过 , 《指导原则》无疑将提振真正具备创新精神企业的研发热情 。 那些拥有资金优势的创新药企以及拥有丰富临床试验经验的头部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企业或将从中受益 。
靴子落地
实际上 , 《指导原则》酝酿已久 。
自2015年起 ,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研发就已经成为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审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
2021年1月 , 由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化学药临床一部牵头制定《指导原则》 , 并于7月发布征求意见稿 。 经过5个月的论证及完善 , 《指导原则》最终正式发布 。
至此 , 「靴子」终于落地 。
长期以来 , 药品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患者需求 , 进行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已成为普遍共识 。
健康界梳理发现 , 不管是《药品管理法》还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均对此进行了强调 。
官方发文,剑指临床药物研发!这类“创新”将遭当头一棒
文章图片
图|新版《药品管理办法》
为何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中就提出 , 要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 。 在此后的六年间 , 我国创新药审批数量大幅提升 。
但在审批「量」激增的背景下 , 「质」却稍显滞后 。
根据《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 中国新药临床试验的数量和药物品种的数量相较以往都大幅增加 , 但药物靶点和适应症领域分布较为集中 , 也就是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迅速发展的同时 , 存在临床试验同质化的问题 。
官方发文,剑指临床药物研发!这类“创新”将遭当头一棒
文章图片
数据显示 , 从2020年临床试验数量前10位靶点分布情况来看 , 主要集中在PD-1、VEGFR等 , 其中PD-1、VEGFR、PD-L1等靶点的品种开展的临床试验均超过60多项 。 其中PD-1靶点的临床试验的数量更是将近100项 。
有专家认为 , 像PD-1、VEGFR、PD-L1等这类严重同质化的产品 , 是临床研究资源的巨大浪费 , 同时 , 相同靶点的市场环境也异常激烈 。
面对靶点同质化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是药企获取信息渠道的有限性、对靶点的了解有限 , 跟随已有的靶点 , 成功率更高 。 」
「另外一方面 , 国内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模型动物种类有限 , 冷门靶点关注人少 , 没有利益驱使 , 无利可图的情况下 , 企业也不愿意开发模型动物 , 没有模型动物的靶点关注人数更少 , 从而造成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 」百奥赛图基因生物公司沈月雷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除靶点同质化严重外 , 老人、儿童领域的药物创新研发仍存「洼地」 。
今年9月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下称:药审中心)副主任周思源在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发表演讲时提供了一组数据 。 2018-2020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39个创新药中 , First-in-class新药2个(5%);与此同时 , FDA批准的160个创新药中 , First-in-class新药达到60个(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