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建民宿采菊花两不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午时,建民宿采菊花两不误
文章图片
邛山村村民正在采摘金丝皇菊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探访时间
11月13日11时至13时
探访点位
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邛山村
45岁的康巴汉子拥忠已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吃午饭了 。 正午时分 , 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邛山村里家家户户炊烟升起 , 正是吃饭、休息的时候 。 村口不远处的山腰上 , 村里的第一家标准民宿正抓紧建设 , 叮叮当当的声音 , 打破了藏寨的静谧 。
拥忠是民宿建设的管理人 。 11月13日11时30分 , 他吃了几口包子 , 就急匆匆往民宿建设现场赶 。 要赶上明年6月至7月川西高原的旅游旺季 , 拥忠丝毫不敢怠慢 , 每天中午都要去施工现场监工 。
站在民宿建设现场往下看 , 不远处是巴底邛山土司官寨 。 今年5月 , 成都市成华区对口帮扶队出资6万元 , 购买7万余株金丝皇菊种苗在邛山村进行试种 。 如今 , 金灿灿的金丝皇菊在官寨边开得正好 。
民宿和金丝皇菊 , 构成邛山村的新风景 , 也成为村民致富的新希望 。
抓紧建民宿
民宿4层藏式小楼的主体工程已完工 , 还有些装修工作没有完成 。
“沙沙沙……”这是用砂布打磨石料的声音 。 正在制作的是三石鼎足式火塘“三锅庄” 。 “三锅庄”是传统嘉绒藏房中必不可少的物件 。 打磨成型后 , 再用红泥粘接在贴好地砖的地板上 。
“咯吱咯吱……”这是锯木头的声音 。 锯好的门窗还要“变个花样” , 比如 , 藏房的门上装饰有传统的装饰纹样 , 一个画工要用十几种颜料细心描绘 。 描绘一扇门上的装饰纹样 , 甚至要花费整整一周时间 。
在石头灰和木屑中 , 拥忠房前屋后跑来跑去 , 紧盯进度 , 还要给施工人员搭把手 。
这是村里的第一家标准民宿 , 却不是村里的第一家民宿 。 早在多年前 , 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邛山村观赏土司官寨、感受民族风情 , 邛山村民就陆陆续续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旅馆、客栈 。
但是 , 客人们并没有如村民期待的那样入住 。 “白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 ”拥忠回忆 , “但由于住宿条件限制 , 到了晚上就没什么人了 。 ”
拥忠把自家的房子称作“小型招待室”:“没有独立带厕所的标间 , 哪怕只收50元一晚上 , 游客也不愿意住 。 ”
拥忠决定 , 打造标准民宿——房间按星级酒店的标准建设 , 双人间 , 带厕所 。 标准民宿能接待游客100人左右 。 村里的特色农副产品还可在标准民宿里陈列销售 , 标准民宿边有一大块空地 , 晚上还可以在那里举办活动 , 邀请游客一起跳锅庄 。
12时过 , 拥忠往山脚下的金丝皇菊地里张望 , 当天第一波游客正徜徉在花丛中打卡拍照 。 村里正在修旅游公路 , 12时至13时 , 是最近当地交通管制开放时间 。
邛山村所在的丹巴县 , 正大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 邛山村也加快了建设标准化旅游公路、观景平台、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步伐 。
深秋采菊忙
拥忠同时也是村里金丝皇菊的种植带头人 , 是最先响应种植金丝皇菊的一拨人之一 。
10月中旬 , 拥忠和妻子花了一个多星期 , 在自家的两亩金丝皇菊地里采摘了3600斤花朵 。 由于早晨金丝皇菊花瓣上有露水 , 不易储存 。 10时至14时 , 是一天中最适合采摘的时段 。
左手捧起金丝皇菊软绵绵的花朵 , 右手举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花朵从“皇座”上“接”下来 。 有时担心伤到其根茎 , 就用指甲轻轻一掐 。 不一会儿 , 指甲缝里就带上了绿色 。 背上的背篓越来越重 , 拥忠手上的动作却越来越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