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结婚风俗 湄潭春节风俗

【贵州湄潭结婚风俗 湄潭春节风俗】凤冈县的历史文化狮灯在凤冈县城乡广泛流行 。每年春节或平时的重大节日,都有狮灯参与庆贺 。
凤冈境内都有玩花灯的习俗,多数以一个自然村寨为一个花灯团队,也有以一个家族为一个花灯团队的 。花灯团队的总负责人叫“灯头”,灯头物铯丑角(唐二)、旦角(俗称花姑娘)、茶头、扫殿人和锣鼓队人选 。然后组织大家“扎灯” 。灯笼共12盏,6式,每式2盏 。也有只扎6盏的,3式,每式2盏 。另扎“排灯”一座 。如人员多,各角铯可备两套人选,以备不测 。凡愿参加“落底帐”的,都需垫资活动经费,待“化灯”后结算清帐 。一般都是在春节或春节第二天“出灯”,出灯前要请先生“祭灯”,以示平安 。正月十五或十六“化灯” 。“化灯”时也要请先生到场,写“文书”火化 。
凤冈民间禁忌
凤冈县内南北各处,乡村集镇张王李姓,都各有各的不同习俗,其生活禁忌异杂多端 。这些禁忌包括除夕禁忌、新年禁忌、结婚禁忌、丧葬禁忌、妇女禁忌、饮食禁忌、房屋禁忌、出行禁忌、兆头禁忌、其他禁忌等,在凤冈民间,禁忌之纷繁复杂,难免常常会有犯忌 。因此,就有人用纸写上:“新春发笔,百无禁忌 。一年四季,万事如意”此类语句贴于家中,以此消除犯忌的惶恐,其实,这也是因了恪守禁忌的心理作用 。凤冈养生油茶
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家人世代传承的饮食习俗 。
绿豆粉是黔北民间小吃之一 。在凤冈农村,每逢春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推绿豆粉,大年初一和十五,则有家家吃绿豆粉的习俗 。
青糖凉虾,是黔东北一带盛夏解暑的一道特铯风味小吃 。
凤冈一名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凤冈县名定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此前名龙泉县,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所置 。
唐初,废明阳郡县,宁夷、绥阳二县属夷州,州治先在宁夷,后在绥阳 。
宋政和七年(1117),置安夷先,属思州 。
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今县城),辖于思州,继改为龙泉坪长官司 。
明洪武七年(1274),石阡府增置龙泉长官司 。
永乐十二年(1414),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二改置四府,龙泉长官司司仍属石阡府 。
万历二十九年(1601)四月,改置为龙泉县 。
清代仍为龙泉县,属石阡府 。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建置后,更名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属贵州黔东道 。民国十二年(1923)废道,凤泉县直属贵州省 。
民国十九年(1930)改名凤冈县 。
民国二十六年(1937),隶属贵州第五行政督察区 。
1949年,属遵义专区 。
1958年撤凤冈县,并入湄潭县 。
1961年,分县复置,恢复凤冈县,仍属遵义专区 。
1970年属遵义地区 。
1997年起属遵义市至今未变 。

贵州湄潭结婚风俗 湄潭春节风俗

文章插图
2016年遵义县县情,人文地理,风土民情,遵义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瓮安县,南邻息烽、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抱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全县国土总面积4093.77平方公里,下辖28个镇2个民族乡,人口122.78万人(2013年) 。全县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 。[1]
遵义县地处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位于黔渝经济走廊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境内遵南大道将遵义县与遵义市区相连 。川黔铁路、渝黔快铁、210国道、326国道和渝黔高速、杭瑞高速、遵茅高速公路纵贯县境,乌江航道顺境而过直达长江,与新舟机场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2]
遵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钼镍矿、铝土矿、硅石等 。遵义县有鸭溪发电厂和乌江渡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45万千瓦,是西南地区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3]
遵义县是“沙滩文化”的发祥地,清朝后期出现了黎庶昌、郑珍、莫友芝等文人学者,民主革命时期,陈铁、陈德明等为贵州解放做出贡献 。境内有乌江渡、沙滩景区、苟坝红军遗址、茶山关红军渡口、陈公祠、龙坪瓦厂寺等知名景点 。
遵义县地貌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与沟谷盆地等自然组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西北高而东南低,最低点位于山盆镇落炉,海拔为489米,最高点位于山盆镇的仙人山,海拔为1849米 。按形态划分,在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米,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 。[2]
遵义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 。县境内冬季、秋末、春初,受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影响,风向多为偏北风,因地貌复杂多变,地面风主要是东北风,从春末至夏季,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北向西伸,南下冷空气变暖减弱,主要风向为偏南风或东南风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 。[2]
自然资源编辑
截至2010年,遵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镍钼矿、铝土矿、硅石等26种 。其中无烟煤保有储量6.19亿吨,远景储量15亿吨左右;铝土矿探明储量8251万吨以上;硫铁矿储量8948万吨 。[4]
人口民族编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遵义县总人口1243193人 。2003年末,遵义县总人口138.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万人,非农业人口13.08万人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 。[4]
2013年,遵义县公安户籍户数385885户,总人口1227803人 。其中:农业人口1048233人,非农业人口17957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640737人,女性587066人,性别比109:100 。年内迁入7812人,迁出6138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长率5‰ 。[1]
2011年,遵义县境内除了汉族外,还有苗族、仡佬族、彝等20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3304户140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2%,其中苗族8191人,仡佬族3664人,彝族478人,土家族218人,白族165人,侗族89人,其他少数民族1276人 。苗族、仡佬族是该县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洪关苗族乡和平正仡佬族乡,两个乡共有8个少数民族聚居村,8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民组 。其余少数民族散居枫香镇、乌江镇、三合镇等20多个镇的边远山区 。[2]
经济概况编辑
2013年,遵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0804万元,比2012年增长16.9%,增速比2012年低0.6% 。其中:第一产业385497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1134526万元,比2012年增长22.3%;第三产业770781万元,比2012年增长1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2012年增长16.2%;金融保险业比2012年增长9.6%;批发和零售业比2012年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比2012年增长17.9%;房地产业比2012年增长11.3%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8%、49.5%、33.7%;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6.3%、64.3%和29.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0.8%和5.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516元,比2012年增长16.6% 。[1]
2013年,遵义县粮食种植面积125528公顷,比2012年增长2.5% 。其中:夏收粮食作物面积31968公顷,秋收粮食作物面积93560公顷 。油料作物面积38248公顷,油菜面积35333公顷,蔬菜面积59111公顷;烤烟面积10984公顷;药材面积2075公顷;水稻面积30592公顷,玉米面积25288公顷,小麦面积3628公顷;薯类面积43588公顷;豆类面积11176公顷 。[1]
2013年,遵义县完成人工造林1914公顷;实施稻田养殖青田鱼4227户15100亩,全县水产品产量21841吨,渔业总产值32858万元,比2012年增长18.5% 。[1]
2013年,遵义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64561万元,比2012年增长21.1%,实现增加值914049万元,比2012年
增长19.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89857万元,比2012年增长19.8%,实现增加值853490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230816万元,比2012年增长144.9%;重工业增加值622674万元,比2012年增长1.4% 。
2013年,遵义县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73585万元,比2012年增长72.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个,从业人员6135人,比2012年增加2700人;施工房屋面积923000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80.8% 。[1]
2013年,遵义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738万元,比2012年增长16.4% 。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7354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7384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6010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8728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87019万元,比2012年增长95.3%;限额以下单位零售总额407718万元,比2012年增长7.2% 。
2013年,遵义县旅游接待人次370万人次,综合收入28.8亿元,比2012年增长29.5% 。[1]
社会事业编辑
2013年,遵义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428人 。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289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98人,“5个100”工程培训1092人 。
2013年,遵义县城镇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400元,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6元 。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1337万元、农村低保金5995万元、救灾救济款836万元、救济粮806吨,发放救灾物资21978件 。
2013年,遵义县职工养老保险53403人,失业保险24063人,工伤保险50997人,城居医保62388人,职工医保48038人,新型农村医保1031705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4.73亿元,累计支出社会保险基金3.84亿元 。[1]
2013年,遵义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89所,其中小学189所、教学点82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39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职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66所 。在校学生162911名,教职工10245名,专任教师9226名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0.39% 。
2013学年,遵义县14486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文化成绩监测,总分优秀率10.2%、优良率20.2%、合格率60.1%;中考全县11611人参考,500分以上1329人,居遵义市之首;高考报考人数9568人,一本上线人数文科192名、理科1208名,7943名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高考升学文科录取率86.2%,理科录取率80.9%,中职录取率81.9% 。2013学年,遵义县8人考入清华、3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上香港理工大学 。[1]
2013年,遵义县县有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31个,藏书105.8万册(含镇乡图书馆藏书),县级图书馆1个,其中: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1万册;镇(乡)图书馆(室)20个,接待读者16万人次,图书流通15万人次 。
2013年,遵义县编辑播报《遵义县新闻》324期,制作审定并按时播出《新闻视点》54期,《小康之路》25期,《新闻半月谈》25期,《警界时空》25期,《艺苑风景》25期,《播雅书苑》25期 。开辟“双创一巩固在行动”、“高考聚焦”、“支部登台 党员亮剑”等专栏13个 。上送新闻346条,总计播出222条 。其中:央视播出2条,省台播出7条,市台播出213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
2013年,遵义县有文化经营单位234家,其中:印刷厂11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2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34家,打字复印经营部41家,电子产品(软件销售)2家,国营新华书店1家 。[1]
2013年,遵义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7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所31个,卫生监督1个、疾控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室899个;卫生机构人员412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379张 。全县103170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2012年增加11850人 。[1]
风景名胜编辑
云门囤景区,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 。
风景名胜 (3张)
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 。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2005年,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成为全国100个红铯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6]
沙滩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新舟镇沙滩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47公里 。“沙滩”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 。从明朝末至清朝后期,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称为“沙滩文化” 。沙滩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大悲阁、洛安江堤、沙滩大桥、水红树、禹门山古柏林、禹门寺、摩崖石刻、沙滩文化陈列馆、黎庶昌故居、琴洲、笔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坝等 。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 。苟坝内革命历史遗迹有: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鲁屏周墓和陶瓷厂 。[7]
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县境内尚存规模最大的梵刹 。该寺保存着一批木雕和石刻艺术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以及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