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监管风潮的医美产业再迎冲击波 。
10月中旬 , 一份名为《医疗美容行业虚假宣传和价格违法行为治理工作》的文件(下称《违法行为治理工作》)在医美行业内广泛流传 。
随着监管靴子的渐次落地 , 曾经颇受资本青睐的行业迎来最严监管季 , 中小规模的医美机构或首当其冲 , 风暴还将席卷到为机构引流的互联网医美平台 , 挑战平台现有的运行模式 。 未来 , 随着更多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 , 或将引发医美行业的重构 。
图/图虫创意
监管力度持续提升
“小型医美机构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 ”北京成好医疗美容机构院长郭昌灏向记者叹了一口气 。
郭昌灏曾经在国内的一家知名医美连锁机构担任主任医生 , 从公司出来后创业 , 成立了成好医美 , 机构里有十余位医生 , 属于小型的医美机构 , 业内称之为诊所 。
这个让郭昌灏头疼的政策并非没有先兆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之前公布的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显示 , 部分医美机构存在虚假宣传医生资历、机构资质荣誉、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 , 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等行为 。
10月出台的《违法行为治理工作》指向性非常清晰 , 主要聚焦虚假宣传和明码标价 , 其中“防范医疗美容服务虚假宣传行为规范”中的 8条规定几乎覆盖传播全链条 , 比如不得对医疗美容机构的资质荣誉、医生资质资历、医疗美容产品功效等内容进行虚假宣传 , 特别是不得通过平台推荐、网络文案、“种草笔记”等方式伪造“口碑” , 或者利用直播带货、炮制话题、制造虚假舆论热点等方式 , 实施虚假营销互动;“医疗美容服务价格行为规范”的 6条规定基本上控住了医疗美容行业主要的定价漏洞 , 比如要求明码标价 , 不得在明码标价之外收取未予标明的价格 。
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医美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除了正规的医美机构外 , 还有数量众多的美容院 , 他们没有医美的执业资格 , 却也在从事着相关业务 , 特别是注射、仪器类的轻医美项目 , 几乎遍布绝大部分美容院 , 彼此之间的价格战非常激烈 , 一些产品的售价甚至低于成本 。 而这些机构的利润空间要远高于正规的医美机构 , 他们会更舍得在互联网平台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营销 。
他透露 , 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 , 如果不刷流量 , 不将数据做上去 , 很难吸引来客户 。 而对于价格的监管 , 如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 会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 , 避免当前存在的价格乱象 , “同样品牌的玻尿酸 , 价格从2万元到5千元不等 。 ”
实际上 , 医美机构的痼疾由来已久 , 医美不仅是最近几年3.15的重头戏 , 也是众所周知的纠纷密集地 。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 ,2015~2019年 , 中国医美行业投诉大幅增加 , 2019年医美行业投诉6138件 , 是2015年的近13倍 。
《违法行为治理工作》下发后 , 由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刮起的监管风浪已经让一些企业感受到寒意 , 广东的市场监管部门率先开展对医美机构的大检查 , 对于与虚假宣传相关的行为 , 每违反一条罚款20万元 , 违反价格政策的行为罚款5万元 。
10月的新政并不是医美行业第一次迎来监管潮 。
2017年七部委联合整治医疗美容机构的假货和水货 , 开启对医美产业的整治 。 2021年6月 , 国家卫健委和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 指出要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器械等行为 , 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 11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正式出台 , 医美行业的口子越来越紧 , 处在产业链中游的医美机构首当其冲 。
- 静脉曲张|炸筋腿怎么办|一线城市高管,“光鲜亮丽”背后,却因静脉曲张“苦不堪言”
- 38岁男子查出肝硬化,医生直言:一种“饮料”别当水喝
- 北京刚刚通报!“13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有学生阳性:北京两高校通报!
- 肝不好的人,听一句劝,5种食物要忌口,1种“零食”养肝可常吃
- 立冬已过,什么茶才能算得上“冬日绝配”?
- 新华全媒+|中国心梗救治日 :急救争分夺秒 牢记两个“120”
- 重金属|年逾古稀的国医大师王新陆,总结出养生的“三宜三忌”,分享给你
- 新冠不是“大号流感”,而是“小号艾滋”?
- “猫大,还是狗大?”我竟然答不上来
- 高血压|高血压是肾病“开关”,高血压患者该如何保护肾脏?一文告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