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 , 清军从太平门攻入 , 天京陷落 , 忠王李秀成在南京城郊被俘虏 , 黄文金、洪仁等人带着幼天王前往湖北投靠扶王陈得才 , 由于在江西作战的李世贤、汪海洋没有出兵支援他们 , 黄文金战死 。 10月25日 , 在石城荒谷 , 清军游击周家良后 , 幼天王遭俘虏 , 沦为阶下囚 。 随后 , 偕王谭体元带领余部投奔了康王汪海洋部太平军 。 但是 , 太平天国并未就此灭亡 , 其余部继续与清军进行血战 。 在天京沦陷后 , 活跃在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余部仍然高举天国的义旗 , 联合友军 , 继续坚持了四年的英勇战斗 , 为太平天国史谱写了最后的壮烈篇章 。
文章图片
太平天国余部主要有南北两支:南方余部主力以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为统帅 , 联合广东天地会军(花旗)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边界转战;北方余部主力是皖北将士 , 由陈玉成部将——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等人为统帅 , 但是不久之后就因为内部不和溃散 , 最后以赖文光统带 , 加入捻军 , 转战于北中国黄淮流域 。 南北余部是复兴太平天国之最后希望 , 但两部分裂 , 各自为战 , 实力大减 , 与清军争斗不下 。
更令人惋惜的是 , 因为内部冲突 , 叛徒丁太样、黄十四的出卖 , 最后仅存的太平军主力在嘉应州(梅州)一战中全军覆没 , 主帅汪海洋被当场爆头 , 副帅偕王谭体元竭力奋战 , 身中8弹 , 于是纵马跳下山崖 , 多位太平天国的高级文武官员700余人被处死 。 天京陷落 , 太平天国并没有覆灭 , 但在嘉应州之战后 , 太平天国确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
文章图片
那么在天京陷落后 , 南北余部是如何与清军抗争的呢?
天京陷落后 , 太平军与清军爆发多次战役 , 其中以李世贤与汪海洋领导的军队为主 , 李世贤带着20余万兵马 , 与汪海洋一起集中力量攻打江西、福建多地 , 以此建立根据地 , 随后进军福建、江西 , 在之后的战争中 , 有失败也有成就 。 当时南方余部只剩下李世贤与汪海洋两支主力 , 还有嵩谭富、林正扬、丁太洋等天地会军配合行动 , 但独立性与流动性极大 , 李汪皆难以驾驭 。 又因李世贤与汪海洋之间心生嫌隙 , 战略指挥难以统一 。 加之曾国藩在1864年春提出战略设想 , “开赣宁一路 , 纵使入粤” , 企图把太平军驱入广东 , 分散太平军的活动 , 使之饥疲而溃散 , 又诱使余部远离斗争中心 , 然后堵截围歼 。 这是一次重大失败 , 李汪战局失误 , 太平军错失良机 , 损失惨重 。
但随后 , 在10月11日 , 汪海洋遣精锐迁回进克县城 , 并在城外设伏 。 张运兰率湘军驰救 , 途中受伏被斩 , 所带领的部队被歼溃 , 太平军声威大振 。 李汪因势制宜 , 改变原定入粤计划 , 转进福建分西路、东路和中路进军 。 太平军余部横亘闽南 , “西窥南赣 , 东瞰汀泉 , 北趋连城 , 南扰东粤 , 据有形势 。 ”清廷大震 , 派遣闽浙总督左宗棠急忙征调浙江湘军入闽 , 以遏制太平军的攻势 , 肃清余部 。
文章图片
左宗棠乃清军当世名将 , 用兵如神 , 之后太平军余部势力遭受重大打击 。 面对左宗棠湘军围剿 , 东路和中路接连受挫 , 只有西路战局进度良好 。 但领导层出现分歧 , 严重影响战局发展 。 李世贤形势孤威 , 汪海洋没有援助 , 使李世贤进退维谷 。 6月6日 , 丁太洋叛降刘典 , 李世贤丧失大部主力 , 率残部向汪海洋靠拢 。 现在 , 余部只剩汪海洋兵团与林正扬部花旗保持实力 , 但汪海洋为人心胸偏狭 , 想要独揽大权 , 取代李世贤 , 可独自面对左宗棠大军 , 结局不妙 。 汪海洋不顾后果 , 关键时刻挑起内斗 , 使太平军损失惨重 。 可见 , 太平军内耗严重 , 实在是余部败亡的一大原因
- 5万人围攻16000西方军队,血战两个月将其全歼,什么原因最关键?
- 如果石达开和洪秀全两人联合,太平天国是否是有不一样的结局?
- 为何以前的人们都赞扬太平天国,而现在却反过来推崇曾国藩呢?
- 石达开为何被称作太平天国第一名将?他最终为何被处以极刑?
- 大清早已灭亡100多年了,可皇室后裔却仍留长辫,保持这纯正血统
- 明朝灭亡后,此国家不承认清朝政权,如今世人还在祭奠崇祯皇帝
- 95个军的雄厚兵力?太平军繁琐的编制问题,成了太平天国一大痛点
- 太平天国运动,忠王李秀成被捕后,惨遭杀害,其背后真相如何?
- 清朝灭亡时王公贵族都去哪里,怎么连满语都没了?原因并不复杂
- 难道清朝灭亡真的有征兆?此女子生下孩子后,皇城再没传出婴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