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500人不舍昼夜,精细绘出病毒传播链条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 , 这次本土疫情会开始得如此来势汹汹 。
从11月2日首例病人确诊 , 到16日首个封控小区解封 。 成都市疾控系统500多名工作人员 , 一直奋战在一线 。 是他们 , 不舍昼夜的工作 , 用最短的时间 , 为本次疫情绘出清晰的病毒传播链条 。
这500多工作人员 , 形成了一个个捕捉病毒的“点” , 在他们背后还有一张由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牵头 , 卫健、社治、交通、文旅等部门组建成的“网” , 以最快速度斩断病毒传播链条 。
500多名流调人员 , 是这座城市严密、精细做好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 , 也是这座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一个注脚 。
更有效率
对流调工作来说 , 每一分、每一秒 , 都无比宝贵 , 都在与病毒赛跑 。
这场“赛跑” , 其实早在11月1日晚就已经开始了 。 当晚11时 , 成都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岳勇 , 收到市四医院发来的紧急消息——一名发热男性核酸检测初筛阳性 , 市、区疾控随即而动 。
疫情就是命令!流调、重点人员管控、封控区域划定等工作迅速展开 。

疫情|500人不舍昼夜,精细绘出病毒传播链条
文章图片

↑2021年11月13日 , 流调人员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岳勇(右)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
11月2日凌晨5点40分 , 锦江区疾控中心传防科科长李晓静 , 被一阵电话铃声叫醒 , 是金牛区疾控打来的 , “他(病例1)在你们区有活动 。 ”
李晓静需要立即展开协查工作 , 她揉了揉眼睛 , 看了一眼睡梦中的孩子 , 跑到卫生间打电话 , 把流调员一个个叫醒 , 安排工作 。
简单洗漱 , 来不及吃饭 , 做好个人防护 , 她火速赶往疾控中心碰头 。 约上午7点 , 一行6人就赶到了第一个可能有一些密接人员出现的地方——梨花街电力大楼 。 此时 , 大楼里除了几个保安和电工 , 还没有开始上班 。 岳勇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赶到现场 , 部署工作 。

疫情|500人不舍昼夜,精细绘出病毒传播链条
文章图片

↑李晓静(粉红羽绒服)与工作人员们在一起
李晓静说:“我们赶紧联系大楼的物业和各单位负责人 , 让员工们暂时居家观察 , 流调和环境采样工作随即展开 。 ”
流调 , 就是要摸清病例的感染源、接触他人情况、活动轨迹等众多关键环节 , 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蛛丝马迹 , 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将为判定密切接触者以及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晚一秒 , 潜在的传染就增加一份风险!
李晓静了解到 , 病例1曾在电力大楼一会议室开会 , 通过比对两份会议记录 , 并多方沟通核实 , 确定了41名与会的密接人员 。 同时 , 3名流调员开始翻阅大楼监控录像 , 确认与病例1同乘电梯等同行人员 , 密接人员上升至53人 。
随着病例2及外地一名有来蓉轨迹的病例出现 , 排查范围和人数在不断变动 。 直到下午 , 几名流调员才吃上一碗盒饭 。 他们的排查人数 , 涵盖了整栋大楼500多人 , 当晚最终确认密接人员131名 。 最后一名流调员 , 直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 。
“我们要一一打电话询问辖区内相关人员 , 查看监控重点的蛛丝马迹 , 交叉印证他们提供的信息 , 再打电话确认 。 给一个人打电话5至40分钟 , 但我们在背后核实用的时间在10至20倍 , 甚至更多 。 ”
【疫情|500人不舍昼夜,精细绘出病毒传播链条】这支6人“流调小分队”的高效行动 , 其实只是成都本轮疫情发生以来 , 全市流调队伍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