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斗笠|綦江:打通销售渠道 助力村民增收
文章图片
戴着斗笠 , 穿着蓑衣的村民在种植青菜 。 (摄影:刘琦)
深秋细雨蒙蒙 , 平均海拔800多米的綦江金钗村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 , 但在田间地头 , 依旧可以看到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忙着种青菜的村民 。
而另一头 , 金钗村便民服务中心也相当热闹 。 在一间屋子里 , 三名妇女戴着头套、手套 , 披着围巾 , 一手拿着印有“金钗故事”的袋子 , 一手拿着称量的漏斗将米灌进袋子中;而另一间屋子 , 两名村民也“全副武装” , 一人将腌制好的盐菜放入机器切碎 , 另一人称量装袋密封 , 职责明确 , 分工有序 。
这样的场景 , 每天都在入秋丰收后的金钗村上演 。
文章图片
村民将稻米装袋 。 (摄影:刘琦)
金钗村位于綦江区文龙街道 , 地处綦江北大门中部 , 西接江津 , 北连巴南 , 距离綦江城区23公里 , 40分钟车程 。 过去 , 由于地处太公山深处 , 地形崎岖 , 交通不便 , 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 , 村内劳动力不足 , 产业发展落后 。 近年来 , 该村村两委班子多次调研 , 寻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新”出路 。
“也算不上新 。 我们没有改变村民的种植模式 , 只是打通了‘村民’与‘市场’间的道路 。 ”金钗村党总支书记陈洪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 , 盐菜、稻米等农作物种植是村上主导产业 , 且受本地自然环境影响 , 品质较高 。 但因为交通不便 , 村民多为自用 , 种植积极性不高 。 于是 , 我们在去年7月成立了綦江区金钗农产品农民合作社 , 打造‘金钗故事’品牌 , 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 ”
文章图片
村民对盐菜进行密封 。 (摄影:刘琦)
【戴着斗笠|綦江:打通销售渠道 助力村民增收】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 村集体上门从村民手中收购农产品 , 大大降低了村民的运输成本;金钗村村两委班子与菜坝网、社扶网、西交网等平台多次磋商 , 将农产品推上各大平台 , 让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有了销路 , 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 。
“我们直接从村民手里收购 , 价格大概是5元/斤 , 深加工卖出时大概10元/斤 。 今年我们在老百姓家里收了5余吨盐菜 , 销售额10余万元 。 ”陈洪告诉采访人员 。
文章图片
陈洪到村民家中收南瓜 , 并支付货款 。 (摄影:刘琦)
“他们自己上门收 , 比以前我们跑几公里去卖方便多了 。 现在 , 盐菜也不需要进一步深加工 , 出地了就直接卖给村里 , 方便得很 , 今年我就卖了300多斤 , 赚了1500多元 。 ”村民阮正平笑道 。
有了更便捷的销售渠道 , 村民们纷纷将蔬菜在家门口进行销售 。 今年 , 金钗村村集体合作社已收购村民种植的南瓜12吨、盐菜5吨、番茄4吨 , 大米15吨 , 销售额近30万元 。
“今年卖得还行 , 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 。 我们打算把这笔钱一部分用来改善人居环境 , 一部分拿来建设一个小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 ”陈洪告诉采访人员 , “接下来 , 我们将会依托本土历史文化故事 , 打造好‘金钗故事’品牌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扮靓人居环境 , 让村民生活好起来、富起来 。 ”
来源:视界网
- 镜架|眼镜戴着头晕?
- 参展者戴着VR眼镜进行沉浸式体验。|汇聚农业精品 点亮乡村振兴
- 过冬|“大雪”养生 健康过冬
- 近年来|重庆綦江郭扶镇:走好美丽农村路 奏响乡村振兴曲
- 男子|男子患上面瘫!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
- 疫情|没有人说摘掉口罩 就照样戴着
- 近年来|綦江赶水石房村:特色产业旺 村民心里美
- 身材|阳光帅气的肌肉小奶狗,身材好、颜值高,戴着耳钉个性时尚超酷!
- 雨绵绵|嗦粉嗦到停不下来!綦江人都在看!
- 健身|非常强健的博士,戴着眼镜去健身,直言健美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