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医院感染判定通则

作者:河间郑史
医院感染通行条例原则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 , 但是 , 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 , 乃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 , 逐步深入和解决的 。 医院感染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细菌学时代以前 , 19世纪以前 , 人们认为创伤后发生的化脓性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 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 无法采取预防对策 。 比如霍姆斯于1843年发现了产褥热 , 当时在欧洲是人所共知的一种及其危险的疾病 。 医院曾因它而被称为“死亡场所” 。
细菌学时代以后 , 19世纪以后 , 人们逐步认识了微生物 , 英国外科医师利斯特首先阐明了细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 , 并提出消毒的概念 。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空气中的微生物 , 并采用加热消毒等方法来减少他们的数量 , 从而控制感染 。 不久后产生了无菌技术 , 以后又开始了蒸汽消毒器灭菌时代 。
抗生素时代 , 1928年 , 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 并于40年代制造成功 , 从此进入了抗生素时代 , 青霉素在预防和治疗感染上起到了特殊效果 , 引起了医务人员极大的反响 , 但同时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技术的重视 。 直到70年代 , 医务人员又把注意力转向无菌技术上来 , 并且与抗生素应用相结合 , 正在有效的解决感染与医院感染问题 。
医院感染诊断病例举例
l 病人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咽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l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性腹泻(如诺如病毒);
l 病人手术后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
l 病人因留置导尿管引发的泌尿道感染;
l 病人因血管内置管引起的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l 抗菌药物应用引发的艰难梭菌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伪膜性肠炎)
l 因在医院输血造成的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感染
l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发生的感染
1、入院时已经存在感染的自然扩散(除非病原体或临床表现强烈提示发生了新的感染) 。
如:阑尾炎穿孔并发的腹膜炎 。
如:肺部感染所致脓胸 。
如:败血症在远隔器官或组织形成的迁徙病灶 , 如 肝、肾、盆腔等部位出现的继发脓肿 。
2、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并在出生后48h内出现临床表现等证据 。
3、潜伏感染的激活 , 如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所致潜伏感染病原体激活所致的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结核等 。
注意:与原先的概念不同!因为不是在医院获得 , 只是在医院发生的 , 不应判定为院感 。
4、定植 。
定植:微生物在人体体内一定环境或解剖位置落脚或存活但并不引起疾病的状态 。
如: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涂片或培养有细菌但无炎症表现 , 不属于医院感染 。
5、非感染性炎症 , 如机械损伤、物理、化学因子和免疫异常所致炎症 。
如皮肤烫伤 , 具有红肿热痛表现 , 但不是感染性炎症 , 不属于医院感染 。
小结:医院感染判定流程
一、确定是否感染:
感染部位诊断、病原学诊断 。
二、确定是否医院感染:
1、入院至发病的时间、潜伏期 。
2、临床表现。
3、病原体培养、特异性抗体、影像学 。
4、与医院环境、物表、医用设施检出病菌的同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