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神奇”的中药,曾经的“群药之冠”,今人不全用,令人惋惜

一味“神奇”的中药,曾经的“群药之冠”,今人不全用,令人惋惜

文章图片

一味“神奇”的中药,曾经的“群药之冠”,今人不全用,令人惋惜

在医圣张仲景的用药秘诀中 , 不难发现 , 桂枝这味中药出场率可谓是“群药之冠” ,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 在当代的中医临床中 , 桂枝早已不是“群药之冠”了 , 说起来都令人唏嘘不已 。 这就好比一个曾经辉煌的事物 , 在历经岁月长河的磨砺后 , 突然落幕 , 每每想起 , 更多的是伤感 。
要说到桂枝 , 就不得不说医圣张仲景的群方之首桂枝汤了 , 桂枝汤一共由“桂枝(去皮)三两 , 芍药三两 , 甘草(炙)二两 , 生姜(切)三两 , 大枣(擘)十二枚”等5味中药组成 , 作为全方的君药桂枝 , 却也是千百年来备受争议的中药 。
凡是中医水平很高的医生 , 几乎都是要熟读中医四大经典的 , 而在中医四大经典中 , 作为古时候第一本药典的《神农本草经》 , 自然也成为中医人士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典籍 。 可是翻遍整本《神农本草经》 , 却没有记载桂枝这味中药 。 这让后世诸多医家对此表示疑惑不解 , 为什么这么有名的方剂 , 其中最重要的中药桂枝 , 却没被《神农本草经》收录呢?实际上 , 桂枝在《神农本草经》里是有记载的 , 只不过药名不叫桂枝 , 而是叫“牡桂” 。

为什么说《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牡桂”就是桂枝呢?这需要从牡桂的功效和桂枝的功效进行比对 。 《神农本草经》记载 , 牡桂“主上气咳逆 , 结气喉痹 , 吐吸 , 利关节 , 补中益气” 。 这与医圣张仲景所用桂枝的方剂 , 有诸多的共性 , 张仲景用桂枝加桂汤调理奔豚证 , 就是“主上气”;用小青龙汤调理外寒内饮的咳喘证 , 就是“主咳逆”;用半夏散及汤调理少阴病、咽中痛 , 就是“主结气喉痹、吐吸”;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调理肢节疼痛 , 就是“利关节”;用小建中汤调理中焦虚寒 , 就是“补中益气” 。
由此可见 , 桂枝这味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是有记载的 , 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而已 。 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黄元御 , 在他的《长沙药解》中 , 就是旗帜鲜明的把《神农本草经》的“牡桂”列在桂枝药解的篇首 , 这也对桂枝就是“牡桂”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 那么 , 这么玄乎的桂枝 , 究竟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樟树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 肉桂的树皮叫肉桂 , 肉桂的嫩枝叫桂枝 。 这样来看 , 医圣张仲景所选药材 , 可谓是贴近生活?。 ?
桂枝究竟有哪些作用呢?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 , 桂枝“升大气 , 降逆气 , 散邪气” , 三大奇特作用 , 足以让人受益无穷 。 按照当代《药典》的记载 , 桂枝主要有“发汗解肌 , 温通经脉 , 助阳化气 , 平冲降气”四大作用 , 每一种作用也是能够发挥桂枝的独特功效 。 清代名医邹澍曾说 , 桂枝的作用有六 , “曰和营 , 曰通阳 , 曰利水 , 曰下气 , 曰行瘀 , 曰补中” , 六种奇妙的作用 , 几乎囊括了桂枝的主要功能 , 若能配伍得当 , 在临床中往往能够有的放矢 。 而清代名医黄元御对桂枝也是另眼相看 , 不无感慨地说 , “凡润肝养血之药 , 一得桂枝 , 化阴滞而为阳和 , 滋培生气 , 畅遂荣华 , 非群药所能及也” , 似乎是在说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妙用 , 那就是“旺夫” 。

既然桂枝这么好 , 为什么在当代的中医临床中 , 桂枝的出场率却很低呢?其实这主要还是收到桂枝汤的将息法的影响 。 在桂枝汤的将息法里 , 又要啜粥 , 又要覆被 , 又要中病即止 , 又要注意忌口 。 总之一点 , 桂枝汤的注意事项 , 又双 , 这会让医生和患者都觉得很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