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五批药品国家集采节约2500亿,更多创新药“跑步”入医保( 二 )


三年来,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分别为56.7%、60.7%和53.8%。初步估算,与谈判前市场价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近1700亿元,受益患者达1亿人次。
刘皈阳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量比2015年同期增加126.6%。新型抗肿瘤药持续进入医保,部分代替了传统化疗药物,药品保障水平提高。因为肿瘤是患者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医保基金显著向抗肿瘤药物倾斜,符合国家政策方向。
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也在大大加快。 2017年调入的品种从上市到进入医保的时间在4~9年不等,2019年调入的品种则降至1~8年,2020年调入的品种缩短为6个月至5年。部分谈判药品从上市到进入医保时间明显缩短,其中信迪利单抗从2018年12月上市到2019年进入医保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对于创新药,我国医保目录坚持对独家药品“凡进必谈”,通过谈判广大参保患者以全球最低的价格享受到了国内新上市药品,包括一些国际主流新药。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黄彬在此次发布会上举例称,降糖药达格列净2019年以73%降幅纳入国家医保,4.36元的日治疗价格为全球最低价,加入医保后极大地改善了药品的临床可及性。截至今年10月,达格列净已经进入了全国10098家医疗机构,而纳入医保前才2160家。
蓝皮书显示,各批次国家谈判药品用量均在通过谈判后一个季度内呈现出金额及用量同比大幅增长的情况,降价后进入医院后使用量迅速增加,往往一年内呈现使用医院数量稳定,金额、用量快速增长的状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药品用量增长率明显高于金额增长率,这说明谈判品种以量换价的政策初衷得以实现。”刘皈阳说。
黄彬表示,得益于医保药品的配备使用,双通道报销等优惠鼓励政策,企业看到以量换价的稳定性,通过谈判让医保的创新药物可以实现快速进入医院和销量提升,这可以给企业带来合理的回报。
产品放量效应为公司提供了稳定、清晰的市场预期,也就增强了企业大力进行科技创新的信心和研发投入的决心。 蓝皮书表示,医保改革对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的鼓励作用凸显,进一步助推医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聚集度。
米内网首席研究员张步泳称,从医药企业百强的数据来看,研发投入越来越多,强度越来越大,依靠创新驱动和消费升级,带来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越发明显。他预测十年内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这将为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