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建议:别轻易和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 )


跟孩子用求助的方式说话 。 「宝宝 , 你能帮妈妈把这个捡起来吗?谢谢你!」
制造互相帮助的氛围 。 「谁能帮我把这个扔到垃圾桶里?」如果宝宝来帮忙 , 马上表示感谢 。
提醒宝宝:互助是有趣而且有益的 , 但一定是礼貌而温和的 。 适当时候 , 要跟宝宝一起总结和梳理经验:
当妈妈说 , 请帮我……的时候 , 就说明我需要帮助 。
当然啦 ,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 家庭互动中的提醒注意 , 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加入和参与 , 才能帮助宝宝更好的感知求助方法和求助效果 。
真心建议:别轻易和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角色扮演
宝宝开始读绘本、看动画片以后 , 会非常喜欢故事里的人物 , 也喜欢表演里面的情节 。 家长可以跟孩子扮演里面的角色 , 比如《安东医生的动物医院》:
医生 , 你能帮我看看吗?
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吗?
对于生活里经常出现的场景 , 可以带着宝宝换角色练习 。 大人可以扮演宝宝 , 孩子扮演爸爸妈妈 , 大人假装寻求帮助:
妈妈 , 请你告诉我 , 积木怎么摆才能不倒塌呢?
爸爸 , 请你教教我 , 这几个玩具该怎么收拾才最好呢?
宝宝一方面观察学习别人的求助方式 , 也会努力帮助别人 。 因为真正的社会交往中 , 求助和给予帮助是同步发生的 。
宝宝再大一点 , 可以进行沟通表达了 , 还可以这样练习:
当你在幼儿园遇到困难(可以更具体到某一个事件) , 都可以叫谁来呢?
当你在商场里遇到难题(可以更具体到某一个事件) , 是怎么找别人来帮忙?
真心建议:别轻易和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适时、恰当的帮助
在孩子独立做事情时 , 家长不能当旁观者(比如 , 旁边看手机 , 做家务 , 完全不看孩子) , 应该要随时观察孩子 , 看她遇到什么问题——乐高的两块总是拼不到一起 , 是因为孩子不会对齐 , 还是因为力度不够?
如果看到孩子尝试了好几遍还不行 , 绝对不要一把抢过来说「你得这样拼」 , 也不要只在一边动嘴不动手「你再试试」 。
大人要适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 比如「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
或者自然而然加入游戏 , 一边拼一边说「看 , 像爸爸/妈妈这样把乐高对齐了才行 。 」
让孩子感受到 , 做不来、做不好的事情 , 大人帮忙之后可以很快学会并完成 。
这里的关键是 , 我在帮助孩子之前都会问「需要帮忙吗?」如果她拒绝 , 我就不再要求帮忙 。
另外就是家长的帮助是否真的有效 , 这取决于大人对孩子的观察 , 找到孩子困难的原因:手的操作能力不够、手眼协调不行、事情太复杂、记不住、不懂得原理、不会反思.....
真心建议:别轻易和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当孩子求助时 , 及时反馈
孩子在叫「妈妈 , 帮帮我」的时候 , 有的大人会极端地回答「自己做」 。 家长的断然拒绝 ,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经历反复失败 , 导致「习得性无助」 。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受惩罚 , 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
孩子做事情经常失败 , 会造成他们遇到类似情境 , 害怕失败、产生负面情绪 , 不再积极主动 , 长此以往还会形成自我评价低、悲观的性格 。
因此我建议 , 对孩子的求助要及时反馈 。
如果家长判断孩子可以自己做 , 可以进行引导 , 「宝宝再试一下 , 妈妈这次跟你一起做」 。 如果太难了 , 就帮助宝宝拆解任务 , 先完成小任务 , 再增加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