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为何雅集活动层出不穷?文学复古运动,催生结社之兴

古往今来 , 雅集活动层出不穷 , 发展至明代 , 雅集图呈现出不同往昔的新特点——明代的官员们以文人雅集为依托 , 创作了图式新奇的臣僚雅集图 。 此类图像集中出现于明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四朝 。
图像在表现雅集氛围的同时还注意描绘人物的肖像特征、添加雅集的故事情节、刻画高雅的园林环境 , 除此之外 , 其背后的政治内涵也如图像一般丰富 , 文宦争锋、南北党争、同年之谊、同乡之情等都是它的代名词 。
明代为何雅集活动层出不穷?文学复古运动,催生结社之兴
文章图片
一、明代雅集图绘制的概况
(一)雅集图的类型:想象雅集与现实雅集
“雅集”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传统题材 ,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 雅集图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文化符号 , 比如:“兰亭雅集”、“竹林七贤雅集”、“西园雅集”、“唐秦府十八学士雅集”等等 。
张高元在其博士论文《论明代雅集图、高士图、园林图的文人情怀》中将雅集图分为3种形态:诗人主导型、清玩型和艺术主导型 。 她是就雅集参与者的艺术才能以及时代风尚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
历史上的雅集图在人物身份、雅集主题、时代风貌都各不相同的情况之下 , 分不同的类型来看有利于找到其共性的特征 。
雅集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题材 ,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雅集题材作品 , 且不同的时代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 。 以下依据笔者提出的雅集图的分类方式对魏晋至明代的重要的想象雅集图进行分析 。
早期的文士雅集活动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 围绕着君王、诸侯为中心的雅集活动比较兴盛 , 西汉时期的梁孝王菟园宴集便是一例 , 梁王刘武是受到分封的诸侯王 , 为扩张自己的势力 , 招揽四方贤士来到封地 , 特意营造园囿以供游乐唱和 。
魏晋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兰亭集会 。 东晋永和九年(353)暮春之初 , 王羲之与友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禊活动 , 参加此次集会的共有42人 , 极尽文雅之乐事 , 王羲之洋洋洒洒的一篇行书《兰亭序》 , 引得后世诸多书家摹写 , 流传至今 。 自唐始 , 描绘此类活动的绘画作品开始出现 , 统称为“兰亭修禊图” 。
虽然想象雅集图占比较大 , 但现实雅集图依旧存在 。 明代的现实雅集图颇多 , 一方面得益于图像的完好留存 , 另一方面还说明了明人认为在雅集活动之后绘图纪念是顺理成章的事实 。
历史上重要雅集图按想象与现实两类进行划分之后 , 非常直观地看出想象雅集图居多 , 也就是说雅集活动举办后当下未留图稿 , 或是由于各种原因佚失了 。 但不管何种原因 , 后人对于前代经典雅集题材描摹的热度从未消减 。
明代为何雅集活动层出不穷?文学复古运动,催生结社之兴
文章图片
(二)明代重要的雅集绘事活动
明代雅集活动众多 , 这类活动由于官员特殊的身份以及各种不同的举办契机、目的 , 使之成为明代雅集活动脉络上最耀眼的一段 , 不仅活动众多并且样式新颖;三为文士召集的由朝堂转向山野的文人聚会 , 主要表现文人间的交游活动 , 时间大略集中在天顺至正德年间(1456-1521) 。
明初 , 皇帝与廷臣的关系相对融洽 , 在皇帝的召集下组织了不少游宴集会 。 《翰林记》中的记载了永乐、宣德年间的皇帝与官员的同游经历官员也多有诗作纪之 。 明初 , 太祖制《大诰》开君臣同游之例 , 臣子得以游观禁苑 。
除了由皇帝赐宴举办的集会 , 翰林官员之间自发组织集会的现象也很常见 。 明初官员间的雅集活动非常频繁 。 笔者又根据不同的雅会主题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 。